【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心情日记 > 心情随笔 > 正文

九嶷山一日

一刀也的空间作者:一刀也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6-07-06 10:26 阅读:1087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九嶷山一日

(一)

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远行,这是一次打起背包说走就走的远行,目的地: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九嶷山是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所作的光辉诗篇《答友人》所描绘的地方,那里留有我三十年前在九嶷山学院求学三年的青葱记忆。

2014年5月1日,东莞天气晴朗。早上七时半,我赶到东莞横沥客运站,乘坐开往湖南宁远县的班车。大巴经广东清远、连县和湖南蓝山,下午5时许到达宁远县城。考虑到五一假期短,便急匆匆赶到位于宁远老城区一个叫水市的停车场,乘坐开往九嶷山的班车,计划到山里夜宿。司机是个中年汉子,热情豪爽,看我背着双肩包,问我:“看你从外地来吧,这么晚了你还一个人到山里去玩?”我点头,笑了笑说:“是的,趁天晴,早点进山玩个够!”

从宁远县城到九嶷山约30公里,过去坑坑洼洼的山路已变成两车道的水泥路,班车一路走得十分平稳,路两旁的青山绿水让人心旷神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曾在九嶷山求学三年,这条路曾一次次走过。一路上可看到山势逶迤,峰峦莽莽,连绵不断,如波涛起伏、奔腾不息,座座峰头朝向九嶷,这就是“万山朝九嶷”的景观。我极目车窗外,搜寻着留存在脑海那三十年前的记忆,那怕是一花一草、一树一石、一山一峰、一水一村,都会让我感到快慰,但曾经熟悉的风景现变得完全陌生了。

傍晚,班车到达九嶷山舜源峰下。扑入眼帘的是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的舜帝陵(舜庙)和绿树掩映的庙前广场。记忆里的那一条条蜿蜒的小路、那一座座灰色的民居、那一片片绿色的农田都如云烟般集体消失了。只有那古木参天的舜源峰和娥皇、女英峰依旧守候着这亘古之地,与茂林修竹为伍,与清风流云为伴。看着眼前物换人非,心情颇感复杂,免不了生出一番感慨!

久违了,九嶷山!没有相约,只有相望;没有执手,只有恋念。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不是南山下的采菊人,也不是寒江上的独钓客,更不是坐看云卷云舒的参禅者,我是一个满脸风霜、风尘仆仆的归来者。铅华洗尽,故地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据《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九嶷山是始祖虞舜的藏精之所。《水经•湘水注》载有"九嶷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导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可见,是因游人望着九座相似的山峰不胜疑惑,此山才命名为九疑山。舜帝南巡,崩葬苍梧,赢得了南国民众的爱戴和崇敬。关于舜帝南巡与舜葬九嶷山的传说,流传了数千年,在九嶷山可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舜帝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也称虞帝,相传他是黄帝的九世孙,为五帝之一。他是开创中华民族人类文明的五帝之一,道德文化的创始人,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浓墨重彩,重点记述的杰出始祖。,他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古人称尧舜时期的社会为“舜日尧天”,孟子说“人皆可以为舜尧”,毛泽东则借喻“六亿神州尽舜尧”。自大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恭祀舜帝起,4000多年来,人们对这位杰出的人文始祖崇祀不断,绵延至今。古舜帝陵遗址与舜帝陵已“捆绑”成功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该遗址被发现。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舜帝庙由玉琯岩搬迁至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如今的舜庙为上世纪90年代重建,共斥资近三千万元,于19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庙占地600余亩,坐南朝北,庄严肃穆,这是国内唯一的舜帝陵墓。陵庙为仿清式,两重院落,四进建筑,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舜帝陵重新开放以来,一直是海内外游客、炎黄子孙朝拜祭祖的“圣地”,并被列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晚风轻拂,树叶婆娑。我走过玉带桥,穿过仪门、神道,来到了舜帝陵前。公园工作人员已全部下班,整个园区变得宁静。遥拜舜帝之后,我从舜帝广场东走到西,又从广场南走到北,寻找三十年前在这里的青春记忆。暮色里,我看到了庙内那几棵饱历沧桑的古枫,顿觉心头一热。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那舜庙曾是我们的校园,那树下曾是我们的课堂,舜庙内外飘荡过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正是:读书惊晨鸟,论道觉夜寒。古枫见证九嶷山学院的学子留下的青春足迹。它那经霜飘落的红叶,曾为我拾起收藏!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在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让我共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又仿佛在我的耳旁响起。在九嶷山求学那几年,我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同学,带着同一个梦想,学习生活在九嶷山的舜源峰下、舜帝庙里,耳濡目染着舜文化成长。

在舜陵仪门旁独坐了一会,一时兴起,便去寻访黄家大院。该院位于舜源峰西北0.5公里,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是一组结构严谨的清代民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末民初,永州府以挑担缝衣为业的黄金宝,辗转来到了九嶷山,为这方洞天福地所吸引,便倾其所有,于舜陵之旁置地建房,举家迁居于此,迄今已历五世。这便是黄家大院的由来。大院为砖木结构,马头墙,由十六座一厅四室二侧室雨天井一照壁的民居及两侧的养牲、畜房组成。当年,同乡学友符琳曾在此院租住,我常于傍晚沐浴着悠悠清风,走过田野小路,到这里找他聊天、听歌。依稀还记得他那部旧式录音机一次又一次地播放着流行歌曲《望星空》和《十五的月亮》的情景。

三十年过去,黄家大院所在的山脚已建起了一幢幢几层高的楼房,我从前面新建的水昵路走来走去,竟看不到黄家大院的影子。这里已变成一处新的住宅小区,新建的一幢幢楼房遮挡了黄家大院,也遮挡了我的视线。夜幕四合,周围寂静,不见行人。我只好往回走,一阵怅然。

已是晚8时多了,想到明天还要走很远的路,我便到舜帝广场前的商业街一酒店吃了晚饭,随后找宿处。五一假期,来山里度假游览的游客纷至沓来,各酒店、旅馆均告住客爆满,我费尽周折才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房间约十平方米,装修简陋,无电视、电脑等设施,收费一百元。冲洗完毕,上床躺下。山里风冷,一夜无语。

(二)

早六时,我背起背包,走出位于娥皇峰下的招待所,穿过商业街,先到母校九嶷山学院参观,然后再按既定的路线游览,寻觅三十年前我的生活轨迹和那方心中的风景。

放眼望,九嶷山笼罩在朦胧的晨雾中。街上已有几家饮食店、商店开门营业,一些商贩忙着在街边摆摊,出售猪肉、瓜菜和食品等。我沿街朝着九嶷山学院的方向踽踽独行,行至街东面尽头拐弯处,是一条两车道通往学院的水泥路。旁边的地里有早起的农人在干活。我举着相机对着远处的舜源峰和舜帝陵拍摄时,看到骑着自行车路过的干部模样的一中年男子,忙叫他帮忙给我拍了几张照。

沿着通往九嶷山学院的水泥路继续往前走,左前方可见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九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和九嶷山瑶族乡的两层颇具民族建筑风格的办公大楼,其建筑飞檐翘角,气魄宏伟。记得这个地方,原先是一个荒草萋萋的山岗,四周是农田,一条小水渠于旁边潺潺流过,当年我在九嶷山学院求学时,晚饭后常和同学来此处散步,山岗不知何时被推平,已找不到当年的影子。

舜源峰右侧,是九嶷山学院现所在地。继续走了五分钟,便看到了学院大门。校大门和教学楼为仿古建筑,白墙灰瓦,飞檐凌空,似扑朔欲飞,看上去清新又古朴。院名“九嶷山学院”五字,为萧克将军生前所题,其曾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林科学家、教育家乐天宇教授于1981年创办该院。一批批热血青年来到该院学习,2万多名学子毕业后在全国400多个县、市工作。

早安!可爱的母校,在这个明媚的春天早晨,轻轻的,我来了!

当年开学典礼仍历历在目。乐天宇院长慷慨陈词:“如果谁是为了一张文凭,为将来的工资待遇来学,我劝他今天就离开这里。”他还说:“这里没有‘铁饭碗’,……只有培养有真才实学之人,才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要知天生我才必有用,还恐英雄无用武之地么?”

我记起参观广州黄埔军校时看到的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想当初,一批批热血青年,抱着军事救国的理想,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先锋,写下了光辉的诗篇。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正是一大批热血青年,来到九嶷山学院,追寻自已的梦想,奏响了一曲动人的青春壮歌!

校友王胜旺曾撰文记述当年学院创办初期的情景:“几间破庙,简易修缮,就成了学院的办公室、教室和寝室;教室不够,操场、空地上,支起一块黑板就上课;没有课桌板凳,同学们自带一张小板凳,一本讲义夹,室内室外都是课堂;没有学生寝室,就借用当地学校的教室,用木桩、木板钉成大通铺,几十个人就这样挤在一起;晚自习没有电灯,同学们就自己买来煤油灯,在灯光昏暗、蚊虫叮咬的陪伴下,挑灯夜读……由此,“板凳大学”、“油灯大学”等,就成了九嶷山学院的代名词。”

乐天宇院长在课堂上告诫学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徳润心,富润屋。他说,一个人没有品德,就失掉了灵魂。没有气节,没有骨格,没有品德,不作修身工作的人,谈得上爱国吗?修身有三方面的内容:德、智、体,关键在德。没有德,学问再高也是无用的!立德是一辈子的事,无道德之人,学问越高对社会伤害会越大。人要有嫉恶如仇的精神,不要学老好、玩滑头,善恶不分、和稀泥。他还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怎么走,我们要探索,不能什么都学外国的。外国有很多落后的东西,不能学!培养你们是要立大志、做大事,是为了中国、为了世界。中国多几个人才不好吗?我老是说,你们当中能出一两个毛泽东式的人物就好了,我们不要“纸文凭”……

在乐天宇院长的心中,九疑山舜帝陵、毛泽东《答友人》诗、九疑山学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优秀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毛泽东浪漫的革命情怀、润物细无声的高等教育学府,就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体,它培育着有传统道德教养,又有革命理想的现代化人才,这些就是他崇高的追求!随着时代大环境的改变,九嶷山学院光环退尽,繁华不再,但九疑山学院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精神,让每个学子受益终生。

许多教育界专家认为,九嶷山学院为老、少、山、边、穷地区培养人才是完全正确的,坚持用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激励学生的教育方法是十分成功的。这印证了萧克将军于1990年学院十周年校庆之际,为学院的题词含义:大城市里出人才,山区也能出人才。2005年6月,湖南省政府正式批复永州市政府,同意在原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湖南九嶷山职业技术学院,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序列。自此,九嶷山学院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迎来了满园春色。

时光会将记忆慢慢风化,希望随梦想且行且舞。九嶷山学院之光,一路照亮了我们的双眸。感谢乐天宇院长,感谢母校九嶷山学院,给了九嶷山学子一个安身立命、在艰难环境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和才干。这勇气和才干铸成了大家走上社会打拼的资本,它如长流的潇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完。

“感恩之情,点点滴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进取,努力奋斗,为九嶷山学院继续添光加彩。”这是校友李庆能在九嶷山学院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饱含深情的话,表达了同学们的心声。

学院大门紧锁,偌大的院内静悄悄。我久久地站在学院的大门前,回想着在此求学时的学习生活,感到如流水的时光过得真快。三十年啊,真的是弹指一挥间,我已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进入中年。那八千里路云和月,仍让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往事并不如烟,征程仍然漫长。不论身在何处,我们不会忘记:九嶷山是我们的根。致敬,九嶷山!问好,亲爱的同学!在现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想念你们,祝福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谨此以诗记述自己的心境:“九疑高耸沐春风,古树鲜花绿映红。潇水河边思乐老,舜源峰下觅旧踪。征程漫漫怀宜壮,学子莘莘志自雄。往事悠悠情永驻,常将拙句啸晴空。”

相关专题:一日 文化 天宇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九嶷山一日的感言
  • 游客 2016-07-07 评论

    看了你的日记,也好想去,你不是宁远人吗?我都怀疑了,怎么比我这个本地人

  • 游客 2016-07-07 评论

    加我微信吗?Xd149713007

  • 一刀也 2016-07-07 评论

    您好!我是广东人,当年在九嶷山学院读书。

  • 今昔雪盟 2016-07-07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一刀也 2016-07-07 评论

    加了哦

  • 一刀也 2016-07-07 评论

    谢!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