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落叶的梧桐道、荡漾的湖面、孤岛上的草坪、微风吹拂的垂柳、可让人歇息的座椅和布满一排排书架的图书馆等等,这些都是他以后的记忆。他经常因为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物或某一首音乐而想起这些,而怀念这些。
从砚湖回到宿舍,发现舍友全都到齐了。他们看到他回来,主动地跟他打招呼,就这样开始互相介绍和搭讪起来。
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东北的吉林,有来自西北的宁夏、有来自华北的山西,有来自中部的湖北、有来自西南的四川和云南。各有各的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因这些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他们在生活中有一些小摩擦。这些摩擦加深了他们的了解和理解。因为了解和理解,他们的感情不断地加深。这让在四年后的他们在依依不舍中分离。
其中一位舍友提议,按年龄排名,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老三。在以后的生活中,和在将来参加工作后的日子里,他们都是这样互相称呼对方的。这可能是大学的一种文化吧!他们这群人,到现在一直都在联络着。每次电话里,都在互相催促对方赶快结婚,催完后,大家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没多久,他们也学着当时的潮流,与对面宿舍楼的女生宿舍联谊——不知现在的师弟师妹是不是也这样。他们的宿舍号是406,就找对面女生宿舍楼的406号宿舍。住在这栋宿舍楼里的女生也是刚刚入学的。这些女生也跟着潮流走,同意他们的邀请。在一位舍友的安排下,他们在食堂楼的大门前集合。他们这些男生都是提前过来的,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这些将来与他们共同生活和学习四年的女生。等这些女生到齐后,就在食堂楼旁边的小夜市街上,找个地方坐下,在那里喝饮料、啃瓜子,开始谈起大家将来的计划。
在后来交往的日子里,其中有几位开始谈恋爱。这些谈恋爱的恋人,我帮你和你帮我的在图书馆和教室里占位置;也在食堂门口前,我等你和你等我的一起去打饭。在整个生活里,都是在黏在一起。而他呢,没有去谈恋爱,而是一个人。可以说,在整个大学生活里,他的爱情史诗是一张白纸。
一对一对的恋人,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逛街,牵着手在砚湖边散步……他何尝不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呢。可父亲对他说的话,时刻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孩啊!你已经长大了。离开这里以后,你就别担心家里的一切。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将来在外面好好奋斗,不要再回来了!这里不属于你!”这句话的浮现,让这种念头就马上消失!
有一天,在宿舍等着家里的电话,在等着家里告诉他,已经把生活费打进卡了。可宿舍的座机还是没有响,而饥饿不停地骚扰。最后的来电,父亲艰难地对他说:“孩啊!今年家里的收成不好,你能等几天吗?……过几天后,我肯定把钱打过去。”
他怕家里担心,就说:“爸,别担心,没事的,饭卡里还有钱呢。还能吃好几天呢。”其实饭卡里早就没有钱了,每天都是借同学的饭卡去刷的。现在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去借饭卡。
后来没有办法,就出去找份兼职工作,就是帮别人发传单。从那天开始,每个星期天,他都出去帮别人发传单。这样,就不再在每个月底的时候天天去借同学的饭卡救急。
寒假到了,同学们陆陆续续的离校回家。他细算了一下:若回家,来回的路费足够两三个月的生活费;如果留校,那就可以领到学校发的过年红包,并且还可以利用寒假去打工赚点钱。经过盘算,他做出决定,骗爸妈说,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想利用寒假在学校好好学习,所以不回去。他的父母也不过多的去问,只嘱咐他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就这样在外面过第一个春节。这个决定,让以后的四年里没有一次回家过。在这四年里,没有谈过女朋友;在这四年里,考过英语四级和计算二级;在这四年里,各科成绩一直优异;在这四年里,每年都拿到奖学金……
大学的最后一年,老师希望他留下读研究生。可想到家里的父母很辛苦,想早点找到一份工作,去孝敬家里的父母,就放弃再继续深造下去的机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始找工作。在找到工作的那天,给家里打电话说,他终于找到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