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不到彼岸的汪洋中,一叶孤舟在飘荡着,好像迷失了方向。而这迷失方向的航行是最可怕的!——这是他在日记本的第一页纸上写的一段短话。
翻开日记本,这段短话总是最先出现在他的眼前。可能他故意把这段话写在日记本的首一页,是想提醒自己。不停地在心里默念着这段话,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念累了,就停下来,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就拿起笔开始写下他今晚想说的话。
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而走出来的历程也是多年后的记忆;是不会随岁月流逝而被冲淡,也是不会因今天的成功或失败而被抹掉。
路是一根很长很长的线,系着不同历程的记忆。这些记忆都有各自的辛酸。想走出丰富多彩的路,就熬得住岁月的漫长,也要经得起挫折。在这相对人类历史来说是短暂的人生里,也必须耐得住性子;在这相对急于想知道结果的心理来说是漫长的人生里,也要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而且在跌倒后也必须站起来挺直身子走下去。因为结果就在前方。
这结果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更何况失败和成功都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
这结果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是自己觉得没有白走的路。
站在十字路口,观望匆匆忙忙的行人。在想,他们是不是已经做好选择后再走的?在想,他们是不是毫无目的和没有选择的往一个随意的方向走去的?
做出选择太难了。很迷茫,不知这几年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很乱,理不清;唯有停笔,想出去走走,呼吸外面新的空气,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慢慢地去思考吧!
这是他那天晚上写的一篇日记。写完后,他不愿再坐在书桌前了,来到窗前,望着外面的路灯,看楼下的街道上的行人。
常年在外,四处飘荡,没有一处能让脚步停下来。现在,快三十岁了,可还是孤独一人。为此,家里的父母整天为自己焦急,操心。经常打电话催促:“什么时候能给我们找个媳妇呢?也能让我们抱上孙子。”难道他不想吗?可这些年,现实让他难于迈出这一步!总是刚刚跨出又抽回来。
……
现在,没有白天的喧闹,只多了晚饭后出来散步的行人。这些行人在街道两侧的路灯下行走,沿着路灯的光线下走去,好像路灯给他们指明了方向一样。他想起他家乡的夜晚了。
天际四射的霞光慢慢地退出了舞台,一盏、两盏、三盏……屋舍里微弱的灯光在点缀着这无星光的夜幕!给这沉寂的乡村增添了一些生气。
劳累的白天随着一盏灯、两盏灯、三盏灯……慢慢地消失。一天的劳累,让一辈子只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他们(他的父母),不愿再去想其他的。只想在微光下,去“享受”他的那一口小酒,然后就说起今天那一家的菜的长势很不错。而坐旁边的她,没有任何言语,只默默地笑笑,等着她的男人喝完后再去收拾饭碗。
随后一盏、两盏、三盏……慢慢地熄灭,变得很沉寂。再后来,就是太阳从东边出来,他们牵着牛走了……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年轻时,嘴里常念叨的远大理想,再也没有提了。只在这平平静静中走完他们的这一生。
留在他记忆里的这些,时常被勾起回忆;也经常让他想念远在另一方的两老,不知道他们现在的身体怎么样?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如以往,在天变阴的时候腰总是酸痛。想起这些,心里黯然流下眼泪。父母把一生的希望和未实现的梦想都交给他,可至今还是在那白茫茫的人群中恍惚着。
……
他们不是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是被当时的历史而耽搁着,没有机会去读书。后来,有了小孩,就把年轻时的梦想寄托于他们的下一代。下一代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年轻时未实现梦想的继承者。
有一天,他对小孩说:“孩啊!你长大后可别像你爸妈一样,整天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没什么追求。”他说完后,遥望远方,好像在寻找什么。站在旁边的小孩,似懂非懂地也跟着遥望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