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教育理念、教育方向、教育制度等大问题,那也是我们管不了的,先说说“师道尊什么”的问题,这还用问,自古以来都是“师道尊严”,这个“严”,应该是严格,严厉,严肃,老师应要求严格,语气严厉,态度严肃。
然而,对现在的教育,再倡导“师道尊严”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
现在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现在是全民娱乐的时代。人,生来是要快乐的,教育也得是快乐的教育,不是“学海无涯苦坐舟”,而是“学海无涯乐坐舟”。
学习当然要有乐,但这个乐不等于娱乐,教育过程不能流于玩笑。并且,你要在学习上达到一种乐此不疲的状态或境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不同于小孩子在启蒙的时候那种“在乐中学”的情况。你在钻研某一学科,要学有所成,深入把握这个学科的精髓,必有一个枯燥的过程,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求学者必须先经历在孤独中求索,在寂寞中苦学的过程,然后才会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乐境。
玩着,闹着,笑着,暂时调节一下气氛可以,不可能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了欢笑,这也是对老师的一个过分的要求。他又不是说相声的,演二人转的?听到过一种说法,说老师应具备“演员的表演才能,教练的指导能力……”最过分的说老师应该有“传销者的能力”,我想那就是“给人洗脑的能力,短时间坑蒙拐骗的能力,在大庭广众之下的煽动能力”,简单点说,你得会呼悠。这还是老师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师范大学的学生应该全部去搞一下传销吧,那才是真正的教师培训。现在还真有这样的老师,一堂课嘻嘻哈哈,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可最后教学任务呢?为了娱乐而娱乐,教学成了附属品。
在苦学的过程中,求学者会彷徨,气馁,老师要鼓励;对于学生偷懒,松懈,这时作为师长则要严,让学生坚持下来,度过这一时期,他才会登堂入室,才会豁然开朗,感觉到学问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他看到了里边的五彩缤纷,听到了里边响起的仙乐,感到了这里的快乐。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必先苦后乐。
现在是一个世界充满爱的时代,现在是泛爱主义盛行的时代。
我不否认教育要有爱,教师对学生要有爱,但我不赞同无原则的泛爱。现在,爱似乎成了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法宝,我不相信一味的爱会解决教育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否则还要监狱干嘛?我相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品德极其败坏的学生。我相信缺德不分年岁大小,小小少年可以成为救人英雄,耄耋之年也一样犯罪。学生是受教育者,本身就在品德、知识等方面需接受教育,爱只是使双方沟通的一种手段,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辅助。要使受教育者在品德、行为习惯上,包括知识的学习上有长进,那你离不开严格要求啊。必须对学生有一定的限制,否则正常的教育进程都会保证不了的。做为家长,作为学校,不能因为学生对老师有意见,就认为老师不爱学生。老师本就工资微薄,不能要求他去融化冰冷的顽石,这里不应强人所难,要求不能过分。
对于学生品德行为上出现的问题,恰恰要老师来严格管理的,严厉制止的,严肃批评的。一个学生不喜欢学习,老师问他“你不喜欢学习那你喜欢啥?”那学生在课堂上居然脱口而出:“我喜欢小姑娘。”老师无语。这样的学生故作雷人之语,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对他怎么爱?必须严厉地训斥,“严”在这里恰恰是对他的爱,给他点厉害瞧,让他有敬畏心,知道这样的话不该说,知道天多高地多厚,不能处在“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丑恶心态中。
师道尊严,古训如此,不能舍弃。但现在为什么舍弃了呢?如何让这一传统回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