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第一天,正午12点醒来发现天都亮了。
11年又是个多事之秋,虽然跟高中时期比起来已经好很多但是渐渐发现有些力不从心,稍微折腾就累,身心俱乏,连伤心都觉得没劲。
有人说,18岁到25岁之间是价值观人生观最容易受到冲击的时候,想来是有一定道理的。步入大学以后不说冷酷但社会物质的一面已经毕露锋芒。上周去学校附近的一条步行街买手套时随便问了一下,发现一双棉手套已经到了350块钱的价格,而回忆起初中那时为了攒下五块钱不吃午饭的事迹,其实没过太多年,4年过去以后除了我的身高头发发生了变化物价更是不知不觉间飞升翻倍。我看了看身上穿着的马克华菲的棉袄,去年买的时候是850元钱,堪称我衣柜里最贵的一件,而一年的时间,850元钱也就买两双手套了吧。于是我越来越体会到那么多人为了钱而改变自己做自己不愿的事的心态,我不愿被同化,但又置身其中。
前两天看了一期鲁豫有约,做客的是郭敬明,看完很有感触。但想来感触到我的事情总是不少——老男孩的电影、《巴别塔之犬》那本书、林夕写的歌词……林林总总能装满一个展览厅,而能够铭记于心时常提醒自己的道理有鲜少。现实总是让人困惑。郭敬明其实也没说什么,表示自己就想让家人过得好物质点怎么了俗就俗了呗……话说回来,又有多少人能够超然物上,凌然于精神世界呢?人在贫穷的时候想到的只能是钱和物价,甚至有时候尊严都可以忽略不计,“精神”这种藏着掖着不能展览售票的非物质无价品,说到底是不能维持生计守护爱情实现梦想的极端思想。
事实也证明,光靠精神不能填满恋爱需要,它相当一部分是在物质世界中进行的,你不能光跟你亲爱的表白宣誓口称天长地久矢志不渝,而闭口不谈结婚买房旅行吃饭……想来这依旧是中学时代的爱情观,到了这20来岁的时候,人的欲望和追求才真正到了巅峰状态,时刻不得安宁。你会想要赚钱成名旅行学这学那,因为如果你纵观人的一生的话——只是中国人——18岁之前基本都在学校里避世玩耍,而30岁结婚以后又操持家务忙于生计,最后在抗争与妥协、奋斗与失败、改变与无奈、满足与遗忘中,失忆并且老去。
真正拥有自己的时间,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的时候,正是这20岁到30岁,十年不长,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两个十年,在这十年里谁不想经历一下体验一下,虽然不能像明朝徐宏祖那样从小旅行一直到死,但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多走走总是不会后悔。
前段时间的国庆七天假,也许是我有生以来最累的几天。
先是从天津回了北京,翌日去了山东东明老家,没歇两天又折回北京,拿上行李直奔山西大同,在大同闲逛了两个白天返回天津……我一度感到这七天里都是在火车上过的夜,在夜里由于白天的长时间走路身体已经疲惫,肩酸腿疼,脚腕近乎断裂般折磨人,但到了后半夜意识开始飘忽,不受控制地遐想,真切地感到当前倒影出自己影子的车窗是在梦里。会不小心想到以前的女朋友,小学的同桌,或者小时候看的名著名句……当时让自己生死受尽折磨的激烈分手或者伤心绝望,如今在回忆里没有任何感觉,不会再有悲伤的余烬,绝望的残骸。只是有种历久之后满足于回忆这件事情的平淡。
是啊,滔天之水亦当止于恬静。
更何况人呢?激烈叛逆的少年不过十六七八岁三四年,猖狂之事也只十五六七不多件,终归要沉淀以到达彼岸。回望的时候,也就像在这奔驰于夜里的火车上,无声无息,玻璃用一整个夜的厚重反照出你的回忆。你却用单薄的感情回馈依稀流年。
我喜欢这种意识游离的疲惫状态,它让我感到一种超脱感,好像一下子不再需要现实中所追求的一切。最重要的是可以毫无感情地面对更为年轻时分别的人,她也许可以陪伴我一生,但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一句分手,弄得再无往来。少年或许轻狂,但用情却异常深浓,总觉得爱上一个人就要付出全部寄托余生,遇到现实的困难也总会有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自信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