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经典文章 > 正文

红色凉伞

紫夏的空间作者:紫夏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7-11-29 11:05 阅读:255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红色凉伞

田野文物执法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且也是一次田野调查的好机会。此次我们去了施秉县的双井镇,我们在调查了解中,又发现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故事。

凉伞,liangx hsangt,意为祖寨。传说凉伞龙氏族人自江南来之后,其入黔先祖耇岚与耇散就定居这里,村子就以其名耇岚耇散之名各取一字,即“岚”和“散”合为地名。

这次我们田野执法的地方正好是村子脚下名为白沙井边的一户龙姓人家。这户人家前低田园,一条小溪自白沙井而来,从田外流过。这是一栋普通的木房,和村子其他的建筑没有两样。五柱三瓜,前檐落柱,柱脚用打制石蹬嵌底。房子的两头砌着马头墙,这里江南特有的风格,其作用是挡风挡雨,又起到房火的作用。大门对开,前有矮门,卍字格花窗两边镶嵌。门楣之上书有“武陵堂”楷书,证实此龙氏族人世居武陵,他们来自于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说半天,别人不知说什么。是的,说半天是说这栋楼隐藏不少的秘闻——你知道,1934年,红一方面第一军团红二师师长陈红与政治委员刘亚楼就在这栋小楼住过。

现在让我们慢慢说来。

根据施秉县志记载,“1934年12月24日,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2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从台江施洞口上游架浮桥渡过清水江,进入县属马号沙湾,兵分三路进发。右路往北经巴团、江元哨、黄中铺抵镇远境内;左路经大冲、平寨、至黄平县境;中路经大冲、新寨、铜鼓塘、白坝、鲤鱼塘、新城、翁西、梨山坪,丁家桥、大石板过小河,于26日深夜,顺利占领施秉县城。,28日离开施秉。红1军团2师直插黄平。”

这支部队是以南昌起义部队为主,湘江“红河”之后,他们转移贵州,毛主席为了在转移中不与苗民产生隔离或矛盾,他们发布了布告。于是他们绕开黔军,从三穗过六合,经施洞进入施秉。这支进入施秉的凉伞的人就是在施洞过清水江之后,分成三路其中中路是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

龙才仰,苗名叫才,因苗族是子父连名,其父叫仰,他的名字叫才仰。苗族对老的的称呼,所以前面加“公”,所以叫“耇才”。“耇”之一字,我们汉族朋友不懂,其实就是老人之意。发明权是原吴氏先祖吴泰伯,蛮人也——蛮即为苗,也就是苗族(可以从古书《吴越春秋》了解)。

耇才说,其父耇仰,1982年过世,时年79岁。据他说,其父耇仰在是个商人,既经营水碾、油榨房、磨面房等。据说他能利用传统的工具将一栋大楼上升并平移三米,而且不用拆装,这可是不得了的。也就在1935年冬,耇仰从油榨房回来,见到来了不少的兵,都穿着黄军装,有点破烂,但又有枪。以为是国军,开始有点恐惧。后来听他们讲汉话,好似听得懂。因为始终耇仰是个做牛生意的人,经常行走于镇远、黄平、施秉县城一带,加上其父是黄平旧州当过小官,与汉族接触的多,多少知道一点客家话(汉话),用半熟不熟的客家话问来者,他们说他们是专门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不抢百姓一针一线。耇才看他们与国军穿着确实不同,衣服都烂缕缕的,也就请他们到家里住。一个挑担子的人进了家。耇仰把他们安置了下来。耇才把家里收拾干净之后,让几个象有点官职的人进了屋。外面还有好多的兵,这些兵也没去抢别人家的东西,只是在那里排着队,候着。

在民国时期,这耇才家是一家在当地算得上比较富裕的人家,走进大门,堂屋的香坛之上悬挂着一板大大的牌匾,上书“望重枌榆”这是其祖耇仰当几年官之后,回归故里,由乡人所赠。“望重”,指品德高尚或德高之人。而“枌榆”则泛指“故乡”,其语出自《南齐书•沉文季传》:“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岂如明府亡国失土,不识枌榆。”《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引自唐•裴铏《传奇•赵合》也云:“知君颇有义心,儻能为归骨於奉天城南小李村,即某家,枌榆耳。”

中堂香坛之下摆放着圆形的活动八仙桌,桌面的两边各放一把高脚本木椅子,椅子背靠还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图案。八仙桌上放着一个大大的青花茶壶。而靠墙的右边同样放桌一对椅子,一把茶几。左边靠墙则放桌一根长桌,雕刻也很精制美,那是苗家人专门用作办长桌宴用的。据耇才说,他们家现在就是一直按照当时的原样摆放的。前些年有收购古家具的古董商到他们家试探着想购买这一套摆设家具,耇才从不为钱动容过。他逢人便说“这可是红军坐过的椅子,多少钱也不卖。”就是那个青花瓷茶壶他们也收藏着。据说为安顿好这些军人,他们把自家的房间让了出来,作为铺位供当官军人用。耇才说,当时有个大官还留作浓浓的小黑胡子。其他几个就比较瘦弱。具体是什么人他们不知道。他们就坐在这几棵椅子上喝茶聊天。

根据县志及红军长征时的有关资料,我们零星得到一些信息,既然是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2师,其师长当是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或师长刘亚楼,政治委员肖华。因为这在到达遵义之前的途中,变更过几次。县志上又说,红军到过完施洞渡口之后分成三路,这三路中路一般是比较的人物,在这里不排出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等也在其中。历史太久远,我们捕捉到的信息也不过如些而已了。

在耇才家的前庭左侧一块立起的石柱脚外,书写作“打倒貴州軍阀赤化貴洲!”楷体书,在其屋檐当头(现另立厢房盖住,变成内房)也书有楷体“赤化貴洲!”四字,房门的左侧同样书有隶书“联合苗民打倒……”其下不知写什么,可能是“贵州军阀”或“军伐!”。这些标语在八十年就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耇才说,其实房屋都很老朽了,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他们不曾有拆除的念头,作为教育子孙后代热爱党,热爱祖国是难得的实物文物。

这些红军在这里住了一夜之后,当时由耇才之父耇仰(时为21岁),与一个叫耇文的人带路,沿小路从双井经翁西到达白洗(现在的杨柳塘镇所在地),县城那边来人接走,他们近回。返回时,他们得到红军送了两块银元宝。耇仰,1982年过世,终年79岁。耇文,1960年过世,时年48岁。

凉伞是个英雄的村子。耇才之祖桂洪,耇才之祖父,于1959年参加过反抗清庭镇压的苗族人民大起义。在他家的楼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把三叉枪,枪头锋利无比,枪脚有木把相连,枪脚同样是尖峰的。凉伞之上为新城,新城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明朝时这里就设了军屯,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其地修筑城垣后,遂得名为新城。要知道,那时新城可一直是个化外之地,对于明朝政府来说,在“深苗区”设屯,那可见其所在的重要地位。据清代徐家干《苗疆闻见录》记载:“新城,四面皆山,在清水江北岸,为施秉属境……凉伞屯峙城东北,黄岑、高店(亦记作高甸)屹据城丁四五里之间,右沿清水江上下七八里,又有寨胆(亦记作寨丹)、竹林、平寨、鲤鱼塘、铜鼓塘,相互犄角。”说明了它的战略地位。故事发生在1859年秋天,当时清朝地方官员为上皇粮,非要苗民以钱代粮,时为旱灾严重,苗民不仅没粮更没钱,当时的官员非要苗民掘墓找老银来交锐。百姓无奈,只好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苗疆云集响应,反抗清政府的压迫剥削,有力地打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直到1869年失败告终。

抗日战争时期,村子里就出了个地下党员。说是在镇远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利用磨剪刀的机会,专门进行宣传革命思想的活动。这个地下党员叫龙良望,解放后因找不到党证而没得到认可,而老一代人都认可他是真正的地下党员。龙良望于1959年过世,时年59岁。

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时期,凉伞的苗族人纷纷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据说有十多个青年参加了报名参加志愿军。龙正才,现年84岁,现在享受国家的津贴。他说,他们去报名的时候,都是抱着满腔的热血去的。他说,共产党好,打土豪分田地,我们有了田种,人了粮食吃,我们就是怕美国人跨过鸭绿江,把地主带回来抢我们贫下中农的江山,我们才去参军的。很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心声。

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时逢盛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曾这样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凉伞人坚定信仰,真抓实干,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体现在工作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村发展战略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进,让青春在实干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相关专题:红色 政治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红色凉伞的感言
    • ﹌ 情是泪花毒ㄣ 2017-11-30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今昔雪盟 2017-11-30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