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下乡的日期是2016年7月15日至7月25日,实践基地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迈陈镇青桐村青桐小学,总的三下乡时间虽然不算长,但给人的历练却不少。
我在队中担任的是副队长一职,对于这一职位正如助班师兄所说:这相当于小学的副校长主任一样,是的,要想那些学校领导那样,要统筹好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从我们一开始找基地到最后回校的那一刻,大大小小的事情你都需要有所安排有所准备,否则只有手忙脚乱的份。
心得=反思+总结
从找寻基地说起,熟悉徐闻情况地队长在徐闻寻找了很多小学才成功找到在新寮镇的一所小学愿意给我们提供帮助,但在暑假开始前也是突然改口不愿意了,瞬间我们就开始慌了,又到处找寻新的学校,才找到我们现在的青桐小学。这里面有一个教训:我们寻找基地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可以让同学们大一寒假时就回自己家乡范围的学校去了解情况,搜集信息然后回去讲解让大家投票选择实践基地,这样子才更加合适。另外我个人存在错误:首先对于新寮镇那所小学,我没有预计到会有后面不愿意的情况出现,从而没有多找几个学校了解当预备方案,也没有去和学校事先交流好不能反悔,这让我们浪费很多准备的时间和精力;再一个就是刚才说的我们的找学校方法不行,我们不应该主要让队长去找他熟悉的地方,我们应该放大搜索范围,需求更大的可能性,需求更合适的地方。
针对动员大会到出发之前这段时间,全是准备工作,可以理解为物资的准备和知识的准备。
物资方面;:有队服、队旗、支教组教具、助贷宣传组的资料,晚会组道具、调研组资料、还有后勤组的厨具等等。我负责了队服:找商家、比价格、选布料、设计logo以及最后拿成品分发。但最终的结果却也是不怎么乐观,价格比院队高很多,布料也和样板有差距,logo不够鲜明的正能量启示,视觉总体感较差。这让我知道以后负责一个项目一定要尽可能多使劲多地多了解相关的信息,才能为大家争取更多的利益。物资方面我还主力协助了宣传组调研组和后勤组的准备,总结一下都是要事先充分了解当地的相关情况后准备会好很多,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不要犯,像我们这次就犯傻了一次,在学校下发物资时我们竟然没有去认真清点,导致一些物资缺失到基地之后才发现,这就警告我们最后每件事情都要有人负责,而其他人也要记得提醒相关事项。
知识的准备,就是指学校学院召开的各种会议,师兄师姐往年成果的学习和参考,要主动去搜集和阅读他们的各项文档和视频材料,如此制定出详细的行动计划。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队长团的真正责任所在了。我相信:“好的实践结果,要安排有好的内容,好的内容需要好的细节策划,策划需要好的大局安排,好的安排要有好的全局了解度”,你了解得越多决定就越靠谱。可是在这次的三下乡当中,我们队长团每次去开会并不是全部人都去的,或者得到某些资料时没有做好共享,导致每次策划时总是卡链子。所以说,只要是队长团的就应该好好看各方面来的文件好好学习多多思考,然后才能在三下乡遇到问题时更容易想到解决的办法。
进入三下乡时段,7月14号出发,安置,15号开始的每天的外出调研,后勤煮饭,新闻稿,上课安排,晚会彩排……这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教训莫过于:“一定要写好第二天的计划”,虽然会有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你要知道有指导方向的时候,干活就不会慌,做事才有效率保障。当然这就需要看了很多资料了解很多基地情况了解人情状况的队长团来支撑了,而且这样才能减少队伍里面“咸鱼”的存在。
我们设立了支教组负责青桐小学学生的支教,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那里的孩子对我们是很欢迎的,但也能看到确实农村的孩子在更方面综合素质上是有差距的,虽然这是短期性的小支教,但我们还是努力的尽我们所能为他们展开多一点外面的世界,我相信我们的某些举动会为某个孩子指引方向,让他充满对大学对学习的兴趣,会成为某个孩子的精神力量,因为我曾经就是从这种孩子过来的,家庭贫困也没有打倒我上大学的心。
另外,我们发现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孩子的家庭经济是有困难的,而我们调研工作的主题恰恰也是当地群众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了解程度,也要做好宣传让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让更多人知道,希望越来越少的孩子只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不上大学了。
现在想想出来现在做的那些,我还应该改进的地方:多和新闻组的一起审查新闻稿,学习投稿学习写更好的推文;有空到后勤一起洗菜洗碗烧柴了解物资感情需求减少不良情绪,多和第二天支教的同学商量一下,第二天的课要怎么上才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多和晚会活动组的一起排练学习,把自己艺术方面劣势的地方补补,多和每个孩子聊聊天,指不定自己的某一句话就会深深的影响他们,请珍惜你的三下乡,谢谢!
感谢三下乡,感谢这么一个给我锻炼自己的机会,感谢让我更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感谢让我们同学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深了,感谢让我认识到我周围有那么多强人存在,感谢一次次的坚持让我更加有了坚强的意志,感谢这次与大家亲密共事一起奋斗的一次经历,始终相信团结就是力量,感谢让我了解到他她它的善良,16物本一班如此美好。
撰文/李嘉祺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鲲鸣之夏”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