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散文随笔 > 写景散文 > 正文

【散文】鹅湖山与鹅湖书院

伦子的空间作者:伦子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7-07-22 21:05 阅读:234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暑假期间,我和文友自驾小车从德兴出发,来到鹅湖山风景名胜区。鹅湖山风景名胜区座落在江西鉛山縣永平鎮北十五里。《鉛山縣志》載:鵝湖山在縣東北,周回四十餘里。其影入於縣南西湖,諸峰聯絡,若獅象犀,最高者峰頂三峰挺秀。鹅湖山原名荷湖山,传说山上原有一湖,多生荷,夏日荷花盛开,故名荷湖。相传东晋时,荷湖山上居住着一户龚姓人家,畜有红鹅一对,常年在荷湖里觅食嬉水,后来育子数百只,这对红鹅便带着这批小鹅腾云飞去,终不复返。虽然鹅去湖空,但人们却认为是仙鹅升天,鹅湖之名便因此而在。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用来形容鹅湖山是再贴切不过了。这座海拔690米,面积5平方公里的鹅湖山,目前拥有两个“国”字号品牌:一个是以其为核心的占地2万多亩的鹅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是位于山脚下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鹅湖书院。鹅湖山在古代与峨嵋山、普陀山、五台山等名山并列的天下八大丛林之一。历代不凡高僧大儒在这里修行论禅讲辩,鹅湖山也曾是宋代理学和心学的风云际会之地,著名的鹅湖之辩就发生在这里。抗战时,顾祝同第三战区司令部从上饶移到铅山,并在鹅湖山创办第三战区军官干训团。当代著名学者马寅初也曾被软禁于此。

鹅湖山不仅古迹荟萃,自然风光也极为优美,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5万个,是真正的天然氧吧。可以说,整个鹅湖山风景名胜区内峰峦叠翠,山水林泉,交相辉映,风物景观,美不胜收。

当我们走进鹅湖书院时,宽大的院落、洁净的石板、精致的牌坊、模糊的碑刻、遒劲的敕文,无时不彰显书院的庄严与神圣。鹅湖书院之所以以“鹅湖”命名,是因为该地原有鹅湖寺的缘故。鹅湖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初名仁寿院,后因山名而改称鹅湖寺。因此,书院由寺而得名,寺又由山而得名。鹅湖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朝廷赐名“文宗书院”,文宗书院毁于兵火。到明景泰年间,在原址上重建书院,并更名为鹅湖书院,从南宋迄今,书院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依据明嘉靖27年吴士良碑刻)。

鹅湖书院的建造起因于影响深远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在江西铅山县鹅湖山鹅湖寺举行的。会议的组织者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吕祖谦,应邀出席的有朱熹、陆九渊和陆九龄兄弟等人。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会,也是我国学术史上最早的学术论辩之一。它对促进书院以后实行教育“讲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鹅湖之会“历时三天,是一次“理学”与“心学”的激烈交锋。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的奠基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二兄弟,史称“二程”,“程门立雪”的典故讲的就是程颐。朱熹在继承程学的基础上,又揉进了儒、释、道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在自然观方面,朱熹和二程一样,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方面,他强调“格物致知”,“格物”即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因此他在教育上主张博学穷知,联系实际,做到“有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辟其实”。

陆九渊则是“心学”的创立者。陆九渊比朱熹小9岁,人称“象山先生”,他也是程学的继承者,但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在他看来,因为“心即理”,所以“致知”就可以“不假外求”,只要明本心就可以了,主张致力于“求诸本心”。

吕祖谦是浙江金华人,朱熹的好朋友,他开创了浙东学派。吕祖谦为了调和朱、陆之间的争执,让他们“兼取其长”,和好合作有意组织一次学术讨论会,让朱熹和陆氏兄弟来一次面对面的商榷。南宋淳熙二年(1175)六月初。吕祖谦出面邀请双方在鹅湖寺中商榷,四位贤人在一起辩论为学功夫,吟唱和诗,相与激辩。双方辩论了三天,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谈到鹅湖之会,在淳熙年间还有一次,那就是在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仿朱、陆鹅湖之会故事,约朱熹、辛弃疾相会于铅山,商谈世事和学问。朱熹因故未到,辛、陈二人则同游鹅湖寺,共饮瓢泉水,偕游十日,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商讨抗金复国大计,并留有五首辛、陈的词,被后人传为佳话,称为“辛陈鹅湖之会”。

书院建筑群整体坐南朝北。这种朝向在我国古建筑中比较少见,这是由这里的山势地形所决定的。前方北偏西的山叫“狮山”,背靠的是“虎山”,左旁西偏南是“龙山”,右边东偏南是“象山”,龙、虎、狮、象拱卫四周,俨然守护着这一理学圣地。整个书院建筑群占地8007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以中轴线开展,纵深进次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布局,依次有五进。一进:包括头门、石牌坊、泮池、东西碑亭,是保存完好的书院礼仪建筑群。头门上这块“敦化育才”的匾额亮明了书院的办学宗旨。

这座高大精美的青石牌坊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坊高7.49米,坊底座长6.4米,宽2.3米,占地14.77平方米。石坊建筑式样为4柱3间5楼式,正面额匾上书“斯文宗主”四个大字。石坊四柱底座为三层长条青石砌成,石柱南北两方各以石鼓作支撑。四柱顶端南北两向各刻图案:东一柱北为琴,南面为书;西一柱北为棋,南面为画;中间东西二柱南北两面均为鼎、花瓶等图案。大家再看,在“斯文宗主”四字上方有“丹凤朝阳”石刻图案,下方则为“寿”字,蝙蝠等造型图案,寓“福寿双全”之意。石坊上还有很多呈倒立状的青石鲤鱼雕塑。一共有十八尾倒立鲤鱼,而且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寓“鲤鱼跳龙门”之意。石雕南北两方分别是用彩带束缚的“朱笔”和“香囊”图案,寓意为书院乃是“书香”之地。

再看青石牌坊背面额匾上书有“继往开来”四字,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一致的。在这上首的中间有一块砚瓦石雕为大雁塔,寓意北有“龙门”,南有塔,都是举唐代故事:每届朝考新进士,都要在荐福寺内举行曲江宴,后以雁塔题名与鲤鱼跳龙门为读书中考状元的代称。这座珍贵的青石牌坊在文化大革命中也险些被毁掉。当时有一帮人到书院“破四旧”,用绳索系在牌坊上,大家用力拽拉。正在危急关头,当时鹅湖小学的校长冒着极大的风险,挺身而出,舍命保护牌坊,加之“造反派”中有他的学生,居然劝住了,保住了这座珍贵的文物。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状元桥,桥长10米,宽2.5米,据说在古代只有考中状元的人才能从这桥上走过,前去四贤祠瞻仰四位先贤。否则只能走泮池两边的侧道。这桥下就是泮池,池成半月形。池内种了睡莲,并有红鲤鱼。夏天时红莲碧波,非常可爱,站在状元桥,你就可以欣赏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乐趣。

2006年05月25日,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进入鹅湖书院,看到很少游人如织的场面,有的时候甚至空无一人,唯有那青石牌坊上的“斯文宗主”与“继往开来”背靠背无声地屹立在鹅湖山下。与时下很多年轻的毫无文化底蕴的人造旅游景点相比,鹅湖书院这种孤独实在是不应该。我不知道,人们远离它,究竟是因为文化的落寞,还是对文化的敬畏。

走出书院大门,我屏声凝气地仰视已显斑驳的“鹅湖书院”字迹,心中不由激起一种莫名的震荡,时光荏苒,一越千年,物是人非也。

相关专题:散文 建筑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散文】鹅湖山与鹅湖书院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