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文章阅读 > 文章大全 > 正文

“寻梦纱”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寻梦纱社会实践队的空间作者:寻梦纱社会实践队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7-07-16 21:53 阅读:32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香云纱,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其独特且复杂的染整技艺于2008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上百年时光的沉淀,香云纱早已成为岭南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却渐渐失去了新一代的关注。
“寻回经传 梦响云纱”,作为一名顺德学子,传承发扬本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于是,岭南师范学院“寻梦纱”社会实践队就此出发,从顺德大良到南海西樵再到顺德伦教,一个多星期的旅程,让我们与香云纱相遇、初识、深知,每一次的探寻都让我们一步步陷入香云纱的魅力之中,最终也只能爱上这样一个充满着岭南气息的文化。
第一站,我们来到香云纱的主要销售地之一——顺德大良。众所周知,大良,作为城市的核心,拥有众多商铺,商业经济以及交通方面十分发达。同时,大良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有清晖园、宝林寺、西山庙等名胜古迹,旅游业也比较发达。这些都是大良镇能够成为香云纱主要销售地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和队员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街头询问的结果来看,也确实如此,交通、旅游业是路人们公认的影响最大的因素。
除了走访路人,采访香云纱专卖店更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很幸运的,我们取得了莨拾捌的同意,与其负责人麦生进行了采访、交流。时尚,气质,高贵,是我们对于莨拾捌香云纱形象店的第一印象,负责人麦生得知后笑着向我们解释,这家莨拾捌香云纱形象店以手信为主,不单止服装还有丝巾、手包等,打造岭南的专属礼品,通过游客可以对外宣传顺德香云纱这个文化工艺。采用的都是90后设计师,力求创新,挑战时尚感,改变人们的旧观念。
麦生讲过的话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们也要求店员们不一定每日都要有业绩,而要做到向客人们宣传香云纱的故事和价值。有些六七十岁的客人们进来店里,也许他们不会购买,但是通过他们对香云纱的回忆我们也会从中获得创作和销售灵感。”突然与他们形象店的主题联系起来,“五百多年过去了,香云纱一如既往地。一半是自然天成,一半是匠心独到。”短短一句话却仿佛戳中了我们的内心,传承可以很简单,但是发展就必须依靠坚韧的内心与创新的思维。
第二站,我们乘坐将近两小时的公交车来到了南海西樵,专门负责香云纱布料织造的地方,有着“广纱甲天下”的美称。多年前,西樵的香云纱织造工艺曾在历史上发出了短暂的光芒,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纺织工艺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西樵民乐村的张氏兄弟主动承担起这个复原的艰巨任务,经过几年的摸索、寻找,终于将传统的提花木织机复原,并开设了西樵香云纱博物馆,准备全面开放给市民们观赏、学习。
对于香云纱,张先生他们坚守着纯天然无任何化工添加的制作工序,保证以纯天然的姿态展现给大众,做到纯环保,而不是有一定化学剂添加标准的环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香云纱品牌的口碑;而关于创新的方面,张先生坚持“款式适应人、时代的需要”,在保证布料不变的基础上改变香云纱的发展款式,除了服装还可以是伞、抱枕、床上用品等。
在南海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十个队员住在两个房间里,地方虽然有些狭窄,但是和队员们一起吃晚餐、讨论课题,有说有笑,也不失为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
在南海西樵,我们还走进了古老的村落吉赞村,探寻香云纱当初的发展情况。一位老奶奶跟我们说:“我从十二三岁就开始织纱啦,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两台属于自己的织布机。一大早就要起来干活啦,听到鸡鸣就开始织布,直到太阳下山了才停止工作。”听到这里,队员们都在感叹真可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纯粹的自然生活也不过如此吧。我们与爷爷奶奶们越聊越开心,有一位叔叔指着河涌旁边堆着的“垃圾”,说:“你们可以过去看看啊,那些就是织布用的纸花,你们也可以拿几张回去的,那些都是收回来打算卖掉的。”队员们都很吃惊:“这些纸花要卖掉吗?”“对啊,现在都没用以前的织布机了,这些都没用啦,几毛钱一斤卖掉咯。”叔叔说到。我们按照叔叔的指示找到了“垃圾”纸花,数量很多,一捆连在一起很长,每一片都有很多小孔,而这些小孔就是织出花纹的重要原因。这个意外收获都令我们感到很兴奋,短短的“小旅行”虽然艰辛,但是我们都十分享受,再一次感受到广东传统村落的风俗民情。
最后一站,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的申请地——伦教。感谢天公作美,参观香云纱博物馆的那天日晒正猛,正是晒莨的好日子。步入香云纱博物馆,一大片晒着莨的草坪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工人们把一张张布匹平铺在草坪上,用竹竿压着,确保得到充足的阳光。讲解员告诉队员们,草地也是有特殊的要求的,不是说所有草地都可以进行晾晒,一定是要柔软的草坪才可以,不然会使布料收到破坏。看着工人们在烈日下辛苦地工作着,即使汗流浃背也依旧专注于晾晒工序中,队员们都由衷发出感叹,确实是很艰辛的一份工作。讲解员听到队员们的感叹后还说:“我们博物馆虽然是9点开馆,但是这些工人们有时候早上四五点就已经来到这里开始工作了。”
看着工人们把布匹一张张平铺好后,又到旁边的草地收了另外一批布匹,放在推车上推进洗布的地方进行又一次浸莨水工序。用薯莨水浸透布料,再放到晒地曝晒,这样一个过程叫封水。而封水这一步骤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复多次,直至布料的颜色达到要求为止。
队员们与工人们进行交谈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衣服已经被薯莨水浸透得变了颜色,工人们还笑谈:“我们天天泡薯莨水,手的皮肤都变滑了。”看着工人们脸上的笑容,我们都感受到工人们的辛劳,被他们身上乐观的精神所感染。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并不能参观完整个染整过程,只是看到了晾晒与洗水这一部分,但我们都了解到香云纱染整的不易,更能够了解传承的艰难之处。寻找更多的人学习这一门技术已是迫在眉睫。
时光匆匆,一个多星期的调研学习就此结束,我和队员们都有些惋惜,但是却收获满满,除了学习到街头调研访问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了香云纱诞生的整个过程。属于岭南的文化就要由我们岭南年轻的一代来传承发扬,这是我们的职责。
“寻梦纱”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是香云纱将会永远地流传下去。

相关专题:社会实践 人们 队员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寻梦纱”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