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7日,“晨曦”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已经走到了三下乡调研活动的中期了。这两天的活动都是在村里面随机地走访,通过对部分的孩子们进行家访,来调查他们的家庭情况,也是一项很有爱的家访。
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队员们就已经起床洗漱好,准备煮早餐了。吃过了依旧简单的早餐之后,大家开始启程完成因为雷暴雨而未完成的计划——家访。预想到孩子们会怕生,所以大家在家访之前做好了一些准备,比如购置了很多糖果,在见到孩子们的时候首先就给他们派糖果吃,以拉进跟他们的距离,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见到陌生人之后躲起来了。
首先,大家来到了乐义小学附近,因为学校附近聚集比较多的家庭用户。看,那俩孩子在门口的地坛里嬉戏;听,孩子们愉快的欢呼与呐喊!大家互相对望三秒,便走了过去。果然,孩子们都是怕生的。当意识到有十多个人朝自己这边走过来时,他们就飞快地跑进屋子里躲起来了。随后大家敲门,有个老奶奶开了门,虽然有点冒昧,但是老奶奶听到大家是大学生之后还是挺欢迎的,还说“年轻人,进屋子里喝杯水吧”。随后叫来了她的两个孙子,并说“孩子,快叫哥哥姐姐”。孩子终于稍有迟钝地慢慢朝着晨曦的队员们走过来,在接过队员们给的糖果之后,开始慢慢放松了戒惕。不一会儿,孩子们就跟大家愉快地玩了起来。而另外一些队员在跟老奶奶交谈起来。
某一队员心细中发现这家庭里的电器并不多,厨房还是生火煮饭的,于是就忍不住问老奶奶,“孩子们的父母呢?”闻声,玩闹中的孩子沉寂下来,低着头,默默不说话了。老奶奶回答说,“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这孙子也够可怜啊,一年才能见爸妈一次”。语毕,孩子突然冒出了一句——“奶奶,爸妈他们也是为了生计,他们要养我,不怪他们……”原来,孩子什么都懂,可他还是八岁的小孩子啊,还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就已经懂得父母的无可奈何与劳累了。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之下时,他却早已找不到父母怀抱中温暖的感觉,只能忍者痛,艰难地用双脚支撑着自己下地行走……
在农村里,有很多很多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种田种地的微薄收入又不足以养活一个大家庭。于是出于生计,他们狠心地抛下自己的儿女在乡下,奔波于大城市的街头,哪怕是当个清洁工,捡个破烂,也比待在家里天天想着生计要来得好。于是便有了“留守儿童”的存在,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而父母的模样只能存在于模糊记忆当中。大家又带着颇为复杂的心情去往另一个家庭......
其实,留守儿童的家境或多或少都是有些贫寒的,生存逼迫着父母狠心离开孩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导致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原因。谁又知道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是怎样的呢?是孤独还是落寞?谁又知道在成长的分叉路口中他们将何去何从呢?走向自闭还是健康成长?而我们的调研小组所能为他们做的事情并不多,只希望大家的到来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丝的温暖,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存在还有人关心,还有人爱,还有人疼.....
撰文/李梅丽
摄影/黎钊敏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晨曦”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