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与渺小,高贵与卑贱,光荣与耻辱,这些词汇如果仅仅写在纸上或贴在墙上,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平淡的,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时常是模糊暧昧、或缺乏震撼力的,但如果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对它们加以注释或说明,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看过两个船长的故事,发现用来诠释“伟大与渺小、高贵与卑贱、光荣与耻辱”这些词汇,既生动又贴切。
我把它们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
1870年3月17日深夜,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客轮在航行中突然遇险,这艘客轮上当时有29名船员,31名乘客,加上船长共61人。
在船将沉的紧急时刻,船长阿尔威站在指挥台上大声说“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然后他冲黑暗处喊道
“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
“你给我听着现在共有60个人要救,如果有工作人员抢在乘客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男人抢在女人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年轻者抢在老者前面逃生,你就开枪!”
骚动不安的人群瞬间沉寂下来,他们开始遵从阿尔威船长的指挥,秩序井然地转移到救生艇上。
当最后一位乘客离开后,阿尔威船长和“诺曼底”号客轮一同沉入了海底。
船上要救的其实是61个人,阿尔威船长危难中竟“忘”了自己。
在灾难面前,一个只想到别人而忽略自己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
海难过后,为了纪念这位舍己为人的人,人们在英吉利海峡为阿尔威船长立了一座雕像。
这座矗立在英吉利海峡的雕像,后人称为为“不倒的心碑”。
第二件事
在“诺曼底”号海难过去近一个半世纪的2014年,韩国西南海域发生了另一起沉船事故。
我们看看它上面发生了什么。
2014年4月16日上午8点48分,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在航行中突然船体倾斜,随即失去控制。
霎时,甲板上的乘客身不由己向船另一侧滑出二三十米;饭厅餐桌上的餐具哗啦啦滚落一地;舱内房间的灯全部熄灭;两三分钟后,处在较低位置的房间窗和门就没入海水中。
然而,船长这时在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他既没有及时赶往驾驶舱采取措施以避免船体进一步倾斜,也没有来到甲板上组织船员疏散乘客。
遇险客轮广播系统在出险后却反复播放这样一句话“大家不要动,请原地待命”。
因为客轮上大多数乘客为学生,而学生又是最最听话的,所以当广播里发出“乘客们,请不要乱跑,很危险,不要出来,请耐心等待救援”的指令后,绝大多数乘客都乖乖待在船舱里,致使大家丧失了最为宝贵的疏散逃生时间。
因为出险后船长“玩失踪”,整艘客轮陷入完全的“群龙无首”状态,船上配备有大量先进的逃生设备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44个救生艇仅打开两个,4个逃生船原本能容纳千人,却一个也未派上用场。
9点40分左右,海警的第一艘救生艇抵达事故现场,此时的船舱中,几百名乘客正遵守“不要动”的指示,惊恐地等待着救援。
而船长和20多名船员却率先登上了第一艘救生艇,弃船而去。
一个多小时后,“岁月”号完全沉没。
几个数字
“岁月”号客轮共载有476人。
一般乘客107人、船员29人、檀园高中学生324名、教师14名、旅行社导游1人,再有1人就是船长。
此次沉船事故共造成295人死亡,172人受伤,另有9人下落不明。
“岁月”号沉没时,船上共有船务人员29人,其中22人生还。
生还船员中15人是负责船只航行的航务人员,另7人为厨师等其他服务人员。
在危难时刻,逃生是人的本能。
但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生命之间是有关联的,人与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相互依存性是通过细密的职业划分和社会分工来体现、来实现的。
楼房失火了,普通人纷纷往外跑,消防队员却往火海里冲;城市出现疫情,游客们纷纷选择逃离,医护人员却义无反顾进入疫区;侵略者来了,老百姓东藏西躲可以理解,军人们如果畏缩不前,就有辱国格了。
这些人不怕死吗?当然怕。
但一个人既然选择了一种职业,他一开始就该明白,此种职业在社会总分工中扮演的角色;一个人既然承担了某项职责,并因此拿了国家或企业的俸禄,他就不可以在关键时刻有辱使命临阵脱逃。
两次海难,两面镜子。
伟大与渺小、高贵与卑贱、光荣与耻辱,由此看得清楚,照得分明。
前者为万世景仰,后者令千古唏嘘。
老师,文字有心,向你学习了。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