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六年前去民大报道的时候,正门前面还是一片施工地。学校也没有雄伟壮观的图书馆,更没有威武的四合院。初到榆中夏官营的时候,被眼前的荒凉震惊了。比起眼前的荒凉,老家的荒凉倒显得有些郁郁葱葱。
今天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篇《再见,经三路》,听说被拆了。那条路说不上繁华,但却给无数民大人留下了数不尽的回忆。从兰州到榆中校区,可以坐校车,经过四十多分钟就到。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在火车站前的汽车站坐去榆中县的客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次,或许觉得时间过得快的原因就是身边总有一个人陪着你。不过,更多的是乘坐校车。
在学校待的时间久了,却喜欢上了那份宁静。和兰大只有一墙之隔的我们,却如同是两个世界的人。经三路一边连接的繁华的商业街,一边是新建不久的学校后门,墙上有醒目的学校名称。正门外面那些建筑物,不倒一年的时间里,基本上都开始装修营业了。比起隔壁兰大的方便,民大校内是不允许开店经营的。所以,在公寓楼内衍生出了许多学生开的超市,当然是无照经营。不过,对许多人来说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记得每天晚上到八九点的时候,总会和几个哥们去买东西解解馋。
时光总是经不起等待,也经不起回忆。有认识说,走的最快的才是最美的风景。大学四年,匆匆而过,但记忆却是如此之深。记得大四那年,每隔一两周总会和阿飞还有小米同学,坐车到兰州学校本部附近,那里有正宁路小吃街,那里的夜市很出名。不过,去过很多次,也没有尝到上过舌尖上的中国那家店的醪糟汤。每次就是为了吃那几串羊肉串和那盘大盘鸡,那时候感觉真的是美食。
其实,待了四年,最熟悉的路应该是小树林那边的那条悠长的水泥路。那条曾经和她踩过无数次的水泥路,走了四年,记了四年,想了四年。学校食堂吃的最多更是那两块五一碗的牛肉面,四年没有涨价。还有那三块多的快餐,满满的回忆。
学校新图书馆建成后,宏伟而又舒适的环境,让曾经人满为患的综合楼一下空荡了不少。每次去自习,会有人陪着你。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综合楼,周末一起去上自习。我打开门,看到里面的人在上课,我悄悄地把门关了了,给旁边的她说没人,她就大大咧咧的进去了……想想,已经好多年过去了。该说物是人非,还是说沧海桑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济学院里面最让人铭记的老师应该是毛老师了,严谨的态度,认真的做学问,更重要的是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所以,对毛老师那时候有是又敬又畏。毕业后,一直记在心里的还是毛老师,那门计量经济学课程。毕业后,联系最多的却也是这位老师。人很多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有的人在你的生命中匆匆而过,却让你惦记很多年,甚至一辈子。而那些你认为生命中存在常态的人,最后却匆匆而过。
经管院还是那个经管院,那些坐过的座位,只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的人。那些宿舍还是那些宿舍,只是进进出出,换了不同的人住而已。两年多了,我宿舍墙上那两幅地图还在吗?去了学校,可能会有自己认识的老师,但认识自己的人呢?不愿回去,不愿提起,给自己留点想念的余地,我怕触景生情,不愿回忆,更不愿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