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精准扶贫”?概而言之,精准扶贫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不允许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导致扶贫工作因“脱靶”而“放空枪”。脱贫攻坚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应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二字。精准扶贫一方面要精准找出贫困人口、贫困原因和脱贫的路子,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扶贫对象脱贫;另一方面要精准挑选出扶贫工作者,这绝不是揍数,绝不是乱点鸳鸯谱。“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地区、贫困居民而言,谁贫困就扶持谁,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理想,精准扶贫就是实现这个价值和理想可以落地的操作路径。
最近,媒体报道了某地的扶贫闹剧,让人啼笑皆非。扶贫项目到了村,按人头分配,不管穷户富户,人人有份。一头扶贫驴分给8个人,结果没法养,卖了直接分钱。宝贵的扶贫资金糟蹋了不说,贫还是个贫,空折腾一遭,啥效果也没有。在山西的一个贫困村遇到这样一件事。去年村里用扶贫资金买了一批扶贫羊,本打算分给贫困户,让他们养羊脱贫。但村干部生怕分配不公引发矛盾,干脆全村每人分一只,剩下的又6人合分一只。结果仅大半年时间,这些羊就被村民们卖了一多半,没起到预期扶贫效果。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赵店村朱邵煜夫妇心目中,精准扶贫给他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照了一次相。拍完照后,他们就走了。汉南区邓南街新沟村的王礼富老人是通过电话,才知道自己是精准扶贫户。扶贫干部只打了个电话,连人都没来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仅要看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脱贫的实际成效。
然而,这些干部看似在认真推进政策,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推卸责任。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在一些贫困村,各项脱贫政策逐一落实,但贫困户的帽子就是摘不掉。问题不是出在农民身上,而是出在基层干部的状态和作风上。其实最令人痛心的还是资金到位的精准扶贫工作,依然犯了形式主义的老毛病。一些地区在扶贫中怕“闲话”,怕“磨嘴皮子”,就打着“有福同享、利益均沾”的旗号,导致精准扶贫难以“落地”。这违背“扶贫贵在精准”的指导精神,弱化了扶贫效果。
我们部分地方的精准扶贫工作属于走形式,只为完成任务,没有考虑到精准扶贫资金对贫困人员家庭的重要性,反而让更加富有的人越富有,而真正应该脱贫的对象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脱贫资金进入了有钱人的腰包。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见。部分领导套取“整村推进”项目财政扶贫资金挪作他用、以及履职不到位导致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被骗取、还有的领导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吃拿卡要等问题。
精准扶贫事关2020年全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容不得半点马虎。脱贫攻坚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应付。因此,在精准扶贫中,就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在做到具体分析、充分论证并征求扶贫对象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原则,围绕每一户贫困户、每一位贫困人员如何脱贫量身制定实施方案;对特殊个案,还需要针对不同的阶段和目标,精准制定系列实施方案。对于这类身负精准扶贫而又不努力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扶贫干部,早早赶出扶贫工作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