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经典文章 > 正文

大美的佛顶山

紫夏的空间作者:紫夏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6-10-26 00:04 阅读:893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大美的佛顶山

我用“大美佛顶山”作为标题,可能过了点,但我确实又找不到更好的词汇了。或许用这样的词汇冠在这样的的山并不为过,因为佛顶山确实太美了。《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陆德明解释说:“大美,谓覆载之美也。”也许你会说,佛顶山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非著名山峰”而已,有什么可以用“大美”这样的词?我想,如果你与我同行,你可能也会用这样的词语。

2012年4月30日,贵州施秉县马溪佛顶山举办了首届登山及露营活动。来自全台湾、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河南、广西、以及本省的登山爱好者、摄影爱好者1200多人参与本次活动。我和三苗网的几个网,以及施秉县的民族宗教局的领导吴通华等有幸参加到了这次活动,让我以及朋友认真地领略了一番佛顶山的美景,感悟一回大自然的真正杰作。

佛顶山位于贵州省的石阡、施秉、余庆三县交界处。海拔1869.3米。是贵州东部第二高峰。佛顶山保存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黔东佛教圣地及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它在多山的西部仍显得卓尔不群。2010年1月,因其“卓尔不群”,施秉的佛顶山获得了“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称号。

多瀑的山谷

这次举办活动主要以登山为主,作为竞技活动,出于安全考虑,当然不能走太险的路,于是登山活动比赛者走的路要好一点,而我们这几个玩世不恭者,确偏偏选择了走险路,其所有“无限风光在险峰”是也。目的是想“欲穷千里目”。佛顶山植被茂盛,水量充沛,长年不竭,故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林林总总有上百条之多。小岗河,是一条小溪流,其流量不大,确很清澈。其两岸是悬崖绝壁,高大的林木,千姿百态的滕萝,让一条小溪不见天日。这里是瀑布最集中的地方,落差在120米以上的就有3条,最高的潭口瀑布高180米,算得上高瀑布了。佛顶山瀑布群,少有“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一种磅礴气势,它们大多逶迤潺潺,峭丽异常。瀑布最高者当为牛塘山高壁崖瀑布,尽管这里水流比较小,由于位处高崖,飞奔下泄的水已雾化,让我们不敢打开镜头,只有离开它比较远点在地方拍照了。散落的雾气,在日照之下,七彩之光显现出来,把此时此景渲染得更美,为这平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使得整个瀑布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忠是个最喜这类景观的人,他不仅拍了相片,还拍了视频,可惜此君过于大意,他将部分瀑布的视频内存给丢了——一大憾事。

据说,马溪有好摄者,于冬天雪凌之日拜访了此瀑布,那瀑布居然凝成了雪瀑布,很美。网上发出去后,引来了不少的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

小岗河是流淌在青石板上的河流,由于长期的水流润泽,石板有点光滑,行走是一定要小心的。我们一边走路,还一边垫石,还真有点“逢山开路,遇水叠桥”的感觉。路的两旁长着很多的禾本植物,有的十分的好看,其中有一植物其叶是五角三叠对称的,这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将其拍摄了下次,想让植物学家去考证。途径之中,我们也能见到被人们称为“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的鸽子树几株。鸽子树,我们叫它“道几由騀”,据说学名叫珙桐,每年四、五月份开白花,花形酷似鸽子,所以又叫鸽子树。该物种特别稀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自从2010年在施秉佛顶山境内发现了百株这种树种后,它便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鸽子树据说是这个季节开花,我们没有见到,可能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

小岗河谷的空气常常是变幻无穷的,刚才还阳光直射,跟着一阵微风,雾茫茫的在森林里弥漫着,不一会毛毛细雨就下来了。小潘和刘析有雨伞,我和明忠没有,但好在雨不大,我们也没有去躲雨,依然与这大自然一起,在雨下享受着这雨中的欢悦,雨中的奇妙。不过得必须注意我们手中的相机,雨淋在树叶上,慢慢地淌下来,有时滴在我们的相机上,也给我们一些担忧的。因为那可是我们此行唯一的工具,也是我们此行的期待。

枫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佛顶山是以原始植被保持最为完好而著称的山峰。我们此行的的这一条河谷以枫木长得最多也最旺。那可算得上是一处“养在深山”的枫树林了。枫香树是苗人自古以来崇拜的图腾树,也就是祖母树。苗族人认为,苗族的祖先是从枫香树里诞生出来的。因此,我们叫它“道面”,也就是祖母树之意。这树在我们很多的苗寨里都有,而且它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因而它常被人们以神相敬。于是人们常在祭祀时,在枫香树脚焚香烧纸。在建造房子时,“请”一棵大的枫香树来做主柱,寓意保佑家庭和谐发展和平安等等。

这里的枫树不少,也可以说这一湾的河谷多是这种树种。这里的的枫树不象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长得佣肿多姿,而是显得挺拔高大,有的简直如竹节一般,更见不到茂盛的的枝叶。我想,这也许是这谷底里缺少阳光,而猛长着争取阳光的缘故。我们不知道树大是招风的,或是地底下根基的不牢,我们常常见到连根拨起并倒下的的古枫树。有的已长满了苔藓、地衣。苔藓是生活在潮湿的枫树体上、长有微小叶片的丛生植物,能增强了古树的凝聚性和潮湿度。这种藻类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地衣制造养分,从而使真菌得到了发育和生长,于是一种可供人食用的菌类生长了,那就是香菇。起初,我们这一群人并不在意,当看到第一桩古树长出三几朵后,才慢慢留意起来。那朵儿带点茶色,其表面亮晶晶的,充满着几分的湿汽,啥是可爱。大家开始还怀疑它的是不是可以食用的那一种。我记得原先在一次野外活动曾有人让我见识过,通过我的观察,我证实了它的就是人们常提到的香菇了。于是我们开始摘了起来。我们都是没带塑料袋之类的,我只好舍痛割爱了,将自己用装镜头的小袋拿了出来装。不要多少功夫,我们促促打了两小袋。那天晚上由于几个网友要回黄平,我忘记了给他们嚐嚐,其实我也并不独享,我找来了几个文友,好好的煮熟了吃。嗯,味道不错——肉嫩滑爽、厚实、菇柄短,香气纯正沁人。据说佛顶山的野生香菇,其口味与营养价值明显优于装袋木屑栽培的香菇。它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香菇不仅是一道席上名菜,而且历来人们作为延年益寿的补品。也许如此,每到这马溪赶场的日子,有人便到山上採摘,市场价据说到八十多元一市斤。

走过小岗溪谷,虽说都是在涉水过溪,也走过滑溜溜的石板路,也穿越不稳定的砂石道,我们还是觉得有惊无险。当看到此时的天空仿佛明亮起来,高大的树少了起来,开始有了画眉的妙语声。我们知道,这佛顶山顶就可能要到了。可接下来的路不好走了。生长得又密又厚的刺竹林,我们感到了穿越的困难。刺竹主要生长海拔1000-2000米处常绿阔叶林下,竿高3—7米,粗1—3厘米,各节环列一圈刺状气生根,很坚硬,所以我们叫它刺竹,苗话叫它“道梗留”,意为结果的竹子。这种竹子空心度小,很有韧性。在我们家的木房子里,常用它作为楼板铺垫,便于凉晒玉米之类用。其实苗家人用它的地方很多,河坝拦鱼用的篦篱,夏天用的竹凉床,还可制作草纸。刺竹的笋子是所有竹笋中最好吃的一种了。我们这里叫它八月笋或秋笋。因为这种子是秋天才开始出笋子。小时候,只要进入秋季的某个时候,我们就邀约着伙伴去找这种笋子,有时,还拿到市场上出售过。也许为了这次登山活动,当地人已在刺竹林里砍出了一条小路的,但由于砍的木桩太高,桩头也很锋利,稍不注意就会伤到人,我就因为不注意,右膀子划了一个大口。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佛顶山探险的兴趣。三个小时过去,我们走出了森林。

云翻雾绕的山脊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旷的山脊,上面全是矮小的植被了,甚还感到慌凉起来。在远处,我们看到一群群登山之人在结伴同行;她们和他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慌凉的生机来。站在这旷野之上,你的视眼很宽阔,前方的九龙山、龙洞坡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山罗列如儿孙,美景尽收眼底!我们还没有到达山的顶峰,相遇的人鼓励着我们前行。回来的人们总是说:“努力,佛顶山的金顶就在前方。”当然,我们不会放弃。不过,因为没有水,加之饥肠辘辘了,对于前方,我们还是怀疑自己的“信心”。同行的刘析老师为了解渴,他教会了我们吃野菜。这是一种草本植物,苗名叫“娥栱穹”,汉族俗名叫酸汤杆,药名叫虎杖。刘老师说这东西有清热解毒、清凉解暑和健胃清食之功效。管它什么功效,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解渴。看到他大把的吃起来,我们当然也效仿了。吃起来特别的酸,我想它叫“酸汤杆”是绝对的名符其实了。我是个平常最好苗族酸汤的人,居然也对它的“酸”度给予了最大的肯定。

到佛顶山金顶是要从山脊上行走的。山脊上的植被很怪的,南坡多为草甸,而北坡则多为矮树。著名摄影家尚源华先生,曾在佛顶山拍过一张题为“风向树”的摄影作品,照片上的树火炬般迎着风在落日前显得伟岸而苍茫,成了佛顶山早年的一张名片。“风向树”是佛顶山山脊上的主题,此行的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树的林子里行走。走着走着,突然,天暗了下来,一阵小小的微风,居然从北坡吹拂而来,带来的是如瀑布般的云海,随着山峦起伏翻滚,排山倒海般地奔腾着,并立即占领了整个山梁。此刻,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坠入五里雾”之中。相机进入了盲点状态。人没有反映过来,突然又云开雾散——太阳出来了。在蓝天的映衬之下,绿色又随山峦起伏,眼前的佛顶山又展现了它的质朴和清晰的自然景观了。不过,此时的南山又起了雾气。我们迅速地拿出相,只管摁快门拍摄了——反正也等不到最佳状态的。我观这云里雾里的变幻,看着这栩栩如生的山峰景致,感叹着天地的造化,心底里敬偑这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因为它带给了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我想,我们只有走近这大自然里来,行走在这个无垠山峰,才能真正体验人生为什么向前看的内涵。

佛顶山金顶并不大,它仅是一个有一百平方米的地方,它不象它的姊妹山梵净山那样有那么多的寺庙和庙堂,这只是一爿小小的用石材垒成的小庙,比我们常见的土地庙大点不多,里面供奉有佛家和道家的各路神仙。一个姓曹的小师傅在招呼着客人们烧香还愿。小师傅眉清目秀,虽说没有地方正襟危坐,站着的他确也显得严肃和拘谨,口念着不知佛家或是道家的经词,击打木鱼,指导着烧香拜佛。小庙的外面立着一块大石碑,上书“佛顶山金顶海拔1869.3米”。我们大家争着在那里留下倩影,算是给这次登佛顶山的一个交待。是的,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要的是一种登山的气魄和勇气,要的是一种勇攀高峰的精神。

天晚了下来,此时的佛顶山,已“林中埋幽静,望月水惊心;暮登天山远,百鸟归入林”。我们得加快脚步,赶在日落时下山。似乎我们进了庙,拜了神,回途我们轻松了很多。

佛顶山,我心中的圣山,我想我还会拜访你。

相关专题:瀑布 登山 植物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大美的佛顶山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