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笔下有篇寓言:一只乌鸦把全身染成白色,飞到鸽群里,想成为鸽中一员。但是它身上白里透着黑,鸽群不肯接纳,只好飞回鸦群。同伴又嫌它不黑,群起而驱之。
这篇寓言揭示一个道理:刻意为自己着色,靠表面一层看似美丽的东西让别人去接受和喜欢,很难立足。
这种“着色现象”,现实生活也时有所见。一些人把作秀、学历、人大代表等当成美丽色彩,着于外表,企图靠光鲜的表面粉饰自己,让上级组织青睐,让选拔条件认可,让老百姓接纳。比如:
有个县直机关的共青团干部,被派下去任乡党委书记,在乡村干部和农民开会请他讲话时,总好说几句英语。本想给自己着一层“秀色”,但并不“可餐”,人们对此君的“重要讲话”很是反感,认为他挺能“装”,不像“咱的人”。
有个县委书记,到任不久,县委组织部和县电视台就为其拍摄一部专题片,每晚黄金时段播放。其中一段是:具有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据说此公只有初中文化),曾在国家建设部司长助理挂职,具有丰富城市建设经验的XXX来了,大手笔绘制了XX县宏伟的建设蓝图……原想为自己着上一层“金”色,展现辉煌一页。但“男播音员”憨哑的腔调和肉麻的吹捧,实在让人作呕。表面着上去的颜色,遮不住原有底色。外表吹成一朵花,里面尽是豆腐渣。不久,就暴露出违规用公款大量购买高档豪华小汽车、收受开发商多套豪宅、带“女保健医”出国“考察”、借老婆做换肾手术大肆收受巨额贿赂、疯狂卖官、与女属下乱搞两性关系等问题,现出原色,黯然失色,已违法乱纪,还毫无愧色,老百姓面带怒色。
有个年轻的县委常委,得知市委组织部要来进行为期一周的考核,选拔确定主要领导职务人选,就带县电视台记者到所包扶贫困户家,捐款二百元,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帮她脱贫(事后再也没去)。然后下令:“我这条新闻要连续发放一周。”幻想为自己着上一层“红”色,让考核人员发现。但自己“吹”红了,就让人感觉刺眼,认为此君善作表面文章,喜欢自吹自擂,思想作风不端正,被淘汰出局。
有个民营企业家,用“非常手段”当上全国人大代表,自以为成了法律奈何不得的“铁帽子王”。一次,公司施工时破坏了国家重要交通设施,执法人员到现场依法处理,此君“亮”出了人大代表证,妄想给自己着上一层“保护色”,不但没起保护作用,反倒使事态扩大,引起上级注意,失去代表资格。
刻意为自己着色,非但不能出色,反而会黯然失色,甚至变质变色。人为着上去的颜色,不论外表多么光鲜,都会形成一层隔儿,把自己与老百姓隔开。赶时髦,也会赶走时髦。
有“好色之徒”,必有“调色板”。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凡领导喜欢的颜色,自然有人绞尽脑汁调配,挖空心思涂抹,奉献迷人色调。
殊不知,把自己作“秀”了,也就快臭了。把自己染“煌”了,摊子就快“黄”了。把自己吹“红”了,恰恰证明你不行了。不择手段把自己弄“员”了,说明你已经很悬了,快完了。
出色源于本色,共产党的本色是与老百姓心连心。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百姓疾苦,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踩两脚泥,落一身土,但那是老百姓喜欢的颜色——共产党人本色。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用镀。事实证明,着色的人靠不住。(墨未浓/文)
老师用居多的事例,列举了金变土的露馅。我同样讨厌那样假面具。奈何现实中
理解深刻,所见略同,都有一个共同希望。谢谢
事例选择得好,说理精辟,入木三分。
顶一下,推荐阅读~
语言诙谐幽默,通过大量事实来论述“着色现象”,说理透彻,生动具体,让人
谢谢,握手
谢谢推荐
谢谢友的鼓励,友的点评看了为之一震。
常走走,多指导。
顶一下,推荐阅读~
指导谈不上,常来往,多交流,握手
谢谢推荐
好的好的,一定一定。
顶一下,推荐阅读~
谢谢推荐
顶一下,推荐阅读~
谢谢小鹤
文笔犀利,现实性强,切中时弊,值得一读
谢谢,握手。
请问大师,一些商家为了推销产品,大量做广告,请问这种现象是着色吗?
我认为,如果是正常的广告,不能算。如果是虚假广告,把商品着上各种色彩欺
文笔不错,可是感觉都是套路
谢谢。
文中一些事,好像发生在我们这儿。
谢谢阅读。
顶一下,推荐阅读~
谢谢推荐
顶一下,推荐阅读~
谢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