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二夜的京都出差,行程非常紧凑,忙得半死,每天回到Hotel倒头便睡着了。不过只要有30分钟的空挡时间,又不影响同行者的心绪下就会想去嗅下京都的"古"味。
很多中国人对京都的钟爱多少受台湾比较文学家林文月女士的《京都一年》的影响。虽然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四十岁以上的旅游爱好者一定会被她的文学功底吸引。她用平淡而真实的语言,把京都介绍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是一个京都迷,我建议你第一次来京都前先不要去读那本书。否则整个行程你会觉得"原来如此""真是这样"。失去你自己的感觉。不妨在旅行结束后,回味京都时,细细品味一下她的作品。你会体验到"古"的存在。
去京都,会发现它其实就是在中国已经看不到的中华文化的复制版。很多人在感谢二战期间盟军(说美军比较准确)没有对京都进行空袭才有今天的文化京都。有人说美军中有懂得珍惜文物的将军,也有说当时京都的日军军事设施少。这些都是安慰自己的猜测。不过事实上京都避免了那场战火的灾难,不仅给日本民族也给整个人类留下了文明的财富。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能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就是京都给我无法抗拒的诱惑。
来京都犹如科幻小说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唐朝的古都。有感怀历史或去运古寻根的感觉。看见"不许荤辛酒肉入出门"的佛教的警示语,都是原版沿用汉语,不免有些伤感起来。
京都拥有17处联合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600多座佛教寺庙和400多座神殿。京都与巴黎、伦敦和罗马齐名,是世界上最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城之一。也是每个文化旅游爱好者至少要去一次的游览圣地。去感染一下那里的气息,沾上点远古时代的"味"。
毫无疑问,京都的著名景点太多,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像我这种非专业旅行者常有的苦恼。
以前我说过,旅行如读书。游京都就是在读一本历史书。因时间有限,今天我读的是银阁寺、京都御苑/御所,本愿寺这三章。
很多专业旅行人士说,春季在东京横滨赏樱,那樱花的美,会令人醉死梦生。秋季在京都看红叶。红叶的舞姿,会让那躁动的心变得平静。就如读书,同读一本书,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章是文化篇一一银阁寺。
它是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于1482年创建。也是日本的东山文化的发祥地。仿他祖父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金阁寺而定名。利用东山的一年四季风釆迵异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内涵深邃的东山精神文化世界。
本堂前銀沙灘、向月台二个纯白的砂盛据说是有江户时代的痕迹。我对此印象深刻。白沙的模样自体被叫做「沙紋」。日本的庭园非常常见,叫枯山水的沙纹。做成水流,海波浪等、非常抽象。象徴着什么呢?是迎神送鬼?又有人说是代表禅的境地,佛教的无常。到现在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白沙?只能说是一个非常高的精神性的境界。
和服与这里的风景非常和谐。所以京都人兴起了一个租和服游的风潮。看到穿和服的女郎,可以判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的游客。走在我前面二位就是来自韩国的美女。京都人是聪明的,让别人掏钱去装点自己的江山。
小巷里有许多中古书店,在那里中国的四书五经也能找到。难道真的散步在唐朝的大街小巷?
有文化的地方就是不一样。连禁止停车也献上一束花。在别的地方可能会标示"报警"或"罚款"更严厉的给你"放气"等。
第二章是实物篇一一京都御苑/御所
京都御苑是位于京都中心部的旧皇宫。京都人习惯上称为御所。从公元781年的平安时代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及家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后又成了天皇的行宫。随着幕府的没落和明治天皇重掌朝政,新的皇宫移至东京。现在已成为宽阔而绿意盎然的市民休闲地。
东西约700米,南北约1300米、占地总面912000平方米。19世纪下半叶皇宫迁移东京之前,曾是贵族住宅鳞次栉比的一角,现在修建成了公园,园内铺着卵石散步小道,绿茵茵的草地上四季花卉令人赏心悦目。
500多种类长青树,祈求皇权的永续长存。
旧王宫位于整个地块的中心偏北,外围石垣,内铺白砂。以土木墙围合,东有建春门,南有建礼门,北有朔平门,西有皇后门、清所门、宜秋门。
内里以建筑为主,最重要的紫宸殿区,是天皇即位、接受朝贺的地方。
皇后居住办公的地方,被称为皇后御常御殿区。另外,还有两个天皇日常办公的地方及册立太子举行仪式的地方。
想进到御苑内部,不需要门票,但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据守门的宫内厅人说,办完手续后,御苑负责人会安排好时间,由一个导游和一个保安负责带入苑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离开。我当然没有那时间了。
最后一章是精神篇一一东本愿寺。
东本愿寺为佛教净土宗大谷派总寺院,位于京都下京区。为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把原来的本愿寺一分为二而建立。
大师堂相当于中国佛寺的大雄宝殿,南北76米,东西58米,高度仅次于奈良的东大寺,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建筑,也是世界最大的木建筑之一。
20世纪初,日本人在大连和东北,随身携带的除了武器,还有碎花阳伞、和服、铁板烧,寿司以及神社和寺院。物质和精神都是人类共通的必需品。
据说在中国也建有2个东本愿寺别院
一个是建在大连市内的东本愿寺“关东”别院、建于1915年,建筑面积1282平方米。虽由日本人设计,却是仿中国明式寺庙风格的建筑。或许是文化的入乡随俗吧。至今在大连市内,东本愿寺依然是最大的一座佛寺。
另一个东本愿寺“满洲”别院,1936年5月动工,1937年竣工。位于朝阳区北安路。1985年,以“东本愿寺旧址”名称公布为长春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当年在沈阳读大学时没找机会去参观一下。
新干线在往东京方向狂奔,车厢内格外宁静,我的心却在噪动着,依然惦念着京都。京都就像是自己的恋人,每次都说再见吧,却一直又要去相见。那怕是挤出那么一点点时间也要去和"她"约个会。
注:以上有关数字来自各景点的说明书。
后记。马上就是2016年春节了,以前模拟信号的时代或传真机时代,我都喜欢给每个朋友甚至住在邻居的友人寄张帶郵戳的贺卡,那都是饱含深情的每一张。到了数位时代不要郵戳了,还是会发张照片或者自编的图片以电子邮件方式给他们,算是祝福新春,也能寄托一丝丝情谊。现在不同了大家都把别人制作的精美图片转发。经常收到祝福图片,但有时真想不起来是谁寄来的。有时同样图片转了好几圈。虽然有心,但却感觉不到有意。觉得人对人的感情被copy了,甚至有被分享了的情结。京都随笔中的照片全是自家产品,每一张都充满着深情。献给朋友们以示新春的祝福。
@回东京的新干线上整理完成初稿2016/02/05
顶一下,推荐阅读~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