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95周年,为深刻学习党的建设,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了“践行两学一做,争当时代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寻访湖州当地优秀党员,记录下他们的宏伟事迹。
旧事重提,浮生如梦
近日,我们有幸拜访了新四军革命老兵郑云,1933年她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1939年淮安事变,该地被日本军队侵占,6岁的她随同父亲前往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父亲投身革命,那段日子里,郑云年纪虽小却明白事理,她不能吃着公粮却不能做些有意义的事,那时的她已十几岁,她主动提出要求加入新四军女兵团,父亲的朋友方毅(原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批准郑云参加革命。当时学校有成立新四军干部训练班,郑云加入该班,在学校里过军事化的生活,直至调转到新四军二师第五旅文工团工作,年轻的她拥有戏剧天赋,能唱会跳,要知道,在那时彻夜奔波防御抗战的年代,文工团带来的戏剧表演是战士一方面的精神食粮,1947年郑云饰演了白毛女女主角喜儿,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来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戏剧演绎的生动形象,从郑云口中得知,当时一位战士看戏太深,对地主黄世仁这一人物痛恨到了极致,差点举枪将其击毙,幸运的是及时制止,没有让误会演变成悲剧,郑云说:“虽然饰演过程中有些小插曲,但正是因为这一误会,肯定了这部剧的价值,也肯定了战士对剥削制度的反抗。”
十五岁的郑云当时文化程度不高,还是一个半文盲,为将喜儿这一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从军途中边习字边排练,不得不说这对于还在长身体的她是一次严酷的磨练,成功饰演完白毛女后的郑云,既丢掉文盲的帽子,又被授予四等功五个。1949年十七岁的郑云因常年跟随队伍奔波,年幼的她身体尚且适应不了长时间的辛苦工作,得了肺结核病,病得天天发烧,但仍然拼命工作,后来部队要去抗美援朝,经军政部主任余明将军劝说和自己的再三思量,她终于决定先放下部队的工作,转移至父亲所管辖的一个小县疗病养伤。
郑云奶奶告诉我们,她此生经历的战事数不胜数,印象最深的是七战七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这些让国人至今传颂的宏伟事迹从奶奶口中说出后不禁感慨,身边这位身材纤瘦、和蔼可亲的奶奶竟拥有如此强盛的英雄气概。
雨过书润,风来墨香
郑云奶奶热爱学习,平日习惯读书看报,有较好的文化底蕴,朋友、领导在文章书写方面有需求时会第一时间想到郑云,郑云奶奶的热心帮助在广大的交际圈里小有名气,另外从她的网络动态中不难发现,她会为周围发生的有趣事物认真写下感言,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灵。郑云奶奶告诉过我们,年轻时的自己虽然是个半文盲,但是想要丢掉这个帽子,学到更多东西,就得没日没夜的读书习字,大部队行军路程艰辛,郑云会在部队休憩之际把握时间,努力记字。勤外无法,学贵有恒。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如今84岁高龄的她仍然谈吐清晰,举止典雅,正应了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十五从军征,八十终为党
郑云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66岁党龄。奶奶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那时战争年代,她认为自己既然是公家人就是党员,有一次见战友在说悄悄话,背着自己在偏远一代集合谈事,她便一路跟随,藏在草堆边偷听党员讲话,当他们散会后,郑云责问他们为何避开自己不让自己参加党的会议。党员们当即批评郑云不该偷听会议讲话,并且解释了她年龄太小,但鼓励她积极争取入党。在这之后,郑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严格要求自己,顺利完成多项任务,渡江战役之后被吸收入党,当时正是虚岁十八。后因得病,领导动员郑云转业,1952年后的几十年里主要做的是党务工作。
习总书记曾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郑云奶奶积极关心下一代,在她眼里,新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同时牢记国史、勿忘国耻对新青年的教育成长有深刻意义,她曾到六所中学七个社区讲200余场传统课,并负责安排新四军老兵对社区党员团和大学生讲革命历史。退休后,郑云奶奶仍坚持为党工作,革命战友曾调侃“我们都退休了,你怎么还接手工作”。不仅如此,奶奶还坚持一月集中学习,一季一次组织生活,现在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奶奶更将坚定了理想信念,带领支部老党员更认真的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采访中,奶奶认真严肃的说到:“我们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弘扬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让我们一起为这位革命英雄致敬!
信息工程学院
践行两学一做,争当时代先锋
虞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