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事能在千遍万遍之后依旧感动人心?怎样的人能在相隔几十年后依旧催人泪下?怎样的精神能够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依旧屹立不倒,鼓舞人心?而又是怎样的人与事,早已经深埋黄土,早已经离去远去,但一针一线、一衣一物、一砖一瓦却依旧深深地蕴含着中华儿女几千年来的脊梁,顽强不屈,越挫越勇。
龙应台在《四千三百年》中说道: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是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当真正的走进一段历史,你会发现,那将会是用鲜血与生命堆砌成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已经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我一直觉得信仰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或是脊梁,有了信仰,任凭风吹雨打,即使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依旧不动安如山。有了信仰,就会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信仰,就会知道今后的我们何去何从,有了信仰,就会对过去肃然起敬,对未来,充满希望。
当走进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地的那一刻,就全然一种炯乎不同的氛围包围着我们。看着正前方的会师楼,方方正正,屹立在苍穹之下,蓝天白云碧水绿草红花,青黛色的砖瓦,火红色的墙,长长的楼梯,充满了革命的历史与历史的沉重底蕴,几十年来它经历了沧桑,布满了岁月流过的痕迹。
在右边,是会师塔。正中央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军会师纪念塔”,三塔合抱,成为一体。全塔共有十一层,在第十层时三塔合一,直上云霄。在这座塔里,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险渡金沙江、泸定桥时壮烈牺牲的无名战士;在这座塔里,是无数的中国人的精魂;在这座塔里,是数不清的千千万万的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座塔里,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座塔里太多的人,我们不知道他的姓名,出生地,但是却清晰的记得,在战火纷飞中,在硝烟滚滚里,在冰天雪地中,在熊熊烈火里,在一望无边的草地中,在惊涛骇浪的江水里,那无畏的身躯是怎样的在最后一刻守护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寸寸土土,那无畏的身躯是怎样的在最后一刻扑在火上,以赢得最后的胜利,那无畏的身躯是怎样的屹立在皑皑白雪中,山雨欲来,不歪不倒,那无畏的身躯是怎样的迈出了一步却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步,留下的只是泛起的水泡,那无畏的身躯是怎样在怒涛滚滚中乘风破浪,只留下最后的坚毅的笑容,那无畏的••••••。太多太多的无畏,太多太多的顽强,太多太多的牺牲,太多太多的鲜血,太多太多的生命,永远永远的留在了走过的那座座雪山里,片片草地上。这座塔,早已经不是钢筋水泥,早已经不是石块土块,在这座塔里,在这座塔中的每一颗沙粒,都蕴含着人民的血肉,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灵魂,中国民族的精魄!
随后,在这座塔前,在蓝天白云下,在阳光明媚时,在战火硝烟远离的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现在这座塔前,缅怀先烈,回忆过去。伴随着《国际歌》奏响,声音是多么的雄洪,激荡人心,歌声在空气中弥漫,回荡,经久不息。在那一刻,感受到人的灵魂可以超脱肉体的束缚而升华。慢慢的,了解到,为什么一个人的身体虽是柔弱,但精神却坚韧而顽强,心灵无畏而勇敢,穿梭战火之中,行走于生与死的边缘,他们的心灵早已经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有的只是精神的永垂不朽和民族的大义,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大写的生命!
最后,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历史真实而又鲜活的复原,一步一步随着讲解员的步伐,仿佛亲身经历的几十年前的长征一般。历史的残酷远远超过想象。一面面的墙镶着照片,但是已经看不清面目,讲解员哽咽的声音会告诉你,这是几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在青春岁月被炸身亡,或是在青春年华里被活活冻死、饿死。是的,就在我们眼前看到的地方。他们的名字,没人知道,成为一个谜;他们的面貌,没人看清,也成为一个谜;他们的一生,永远的留在了异地他乡。
一张张的黑白照,一个个遗留下的袄子,牛皮水囊,一颗颗用过的手榴弹壳•••,整整齐齐的被珍藏在这里,而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他们用生命在改写、创造着历史,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在他们成功改写的历史道路中继续前进,收藏他们的身后之物,去缅怀,去纪念,去激励。
去看这座县城,去看红军长征走过的路,跨过的桥,翻过的雪山,经过的草地,带着淡淡的忧伤,经久不散。
最后附一首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豪气满天
顶一下,推荐阅读
顶一下,推荐阅读~
顶一下,推荐阅读~
顶一下,推荐阅读~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