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五月份,几乎每天噩梦难眠,发自内心的恐惧毫无掩饰地扩散于现实之中。我以为我是神经质,可为何表现地那个稀松平常?以致周围人完全察觉不到我的异常。难道我不是我的我?
就在某一天的晚自习,杨老师故作轻松道:“大家再加把劲,离高考仅有三个礼拜了!”然后,竟也引起同学们的一致回答:“怎么还有三个礼拜呀?”接着教室一片嬉笑与哗然,有多少苦乐辛酸在其中。
原来大家都在硬撑死撑,我又何尝要掩饰自己。让他自然的来吧,让他悄然的去吧,就这样安静的看着自己,漫步在这人生里。
我不喜欢决定命运的那两天。不喜欢是发自内心的,而内心的恐惧则是外界于有形或无形时添加的。老班像个脱俗之人,站在至高点,侃侃而谈高考的意义。说什么命运在此一决,也就是说如果高考成功了你将鸡犬升天,一旦高考失败了你将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人。听到这话能不打几个寒颤吗?如此说来,高考后集体自杀也言之有理,失败的人还有什么生活的价值,只是这真的正常吗?
不仅如此,世事也常常造化弄人。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其目的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真的很难逾越: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可怕的是:有个叫尼尔的中产家庭的孩子,在七岁和十四岁的镜头下都很阳光。可自从尼尔考牛津大学失利后进入普通大学,精神就有了问题,从大学辍学之后他做了建筑工人,再后来流浪于英国各地,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居无定所。
由此看来,英国的孩子也未曾一帆风顺,人生一次选择的影响依然强烈,走错第一步,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就一直错下去,到最后无法挽回。当我确定高考决定一生时,我是真充满恐惧,我担心今后生活依旧邋遢被动,明天我会是尼尔吗?恐惧总多于幻想。
但我知道人与人的差距并不是在高考那一瞬体现出来的,即使这一刻的选择必定把彼此的差距拉得更大。要么你满腔的愤懑,拿社会出气,拿高考出气,不明白为何高考弊端百出还顽强的指挥少年的方向,抱怨完了,差距也就出来了;或者你可以坦然面对这不可跨越的差距,努力向前奋进。前者不断的逼得自己没了退路,而后者却还有幸福生活的可能。要知道众人最大的追求莫过于幸福的生活着,而不仅仅是活着。
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快节奏应该是高三的另一个特点,因为节奏快,反馈周期也应该很快,进而效果应该使人满意。可恰好相反,因为节奏快结果波动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人难受。
有一种错觉:快节奏就是充实吧!但充实的生活有何不可。当你有一天真正踏入忙活的中心,就会发现以前的规律完全不适合,才明白为何人们常叹都市里快节奏让人窒息。
都市里那群可怜的“蜗居动物”,为了赶上这个时代,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就得从早到晚忙活着。在马路上,每个人都如同行尸走肉般匆忙前进,脸上不带任何表情,似乎把一切都视为敌人。生活成了符咒,每个人都害怕被看穿内心的脆弱。
而对于等同性质的高三,表里不一是家常便饭。上一刻怒,这一刻喜,下一刻哀,自己早已不属于自己,一切只为了高考。适者生存,如果刻意放慢节奏,就意味着这一战必将失败,这种感觉让人窒息。
或许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有的人似爆米花,压力使他开出灿烂的爆米花;而有的人却像没有劲度系数的弹簧,压力又使他有变形的危险。
但长者又言:“态度决定一切。”我明白这话的意思:一切未知的变数都在于态度,不在于高考的选择亦不在于生活的节奏。一切豪华的凋零,一切高贵的地位都逃不过态度。而态度的根本基于一个人的资本。
书上说:“资本: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和手段,在人身上积淀的具有稀缺性,能够投入生产中并能产生价值增值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是不是越培训越觉得资本在一天天减少,似乎教育一直在对资本做负功,高考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也不免会失去决定一切的根源--态度。
郎永淳在新书《爱,永纯》中给了一个不错的方法:对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身体平等,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去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去对待,冷静地迎接一切变数。
郎永淳确实做到了爱永纯。1971年出生于苏北农村,大学学医,毕业后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于是选择在北京广播学院读第二学位。学业一波三折,而生活更是到了使他崩溃的地步。2010年,妻子吴萍患乳腺癌。情绪的压力我想郎永淳最是明白,但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一个最满意的回答:2013年妻子全面康复。倘若郎永淳没有资本亦没有正确的态度,他的生活会好起来吗?
这样一想似乎也就找到了高考的意义所在,所有的恐惧和快节奏的不适都源于这根本的态度。而左右态度的根源在于期待接受教育的程度。我们总期待上名校,最直接的观点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难道上名校就一定会更好的生活吗?我想未必。
有两个美国经济学家考察了近两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十年到二十年的收入情况,得出结论:很明显名校毕业生比普通学校毕业生收入更高,也就是说他们有了生活幸福的基本保障。
这个研究的有意思之处在于它也考察了那些有本事上名校但最终去了普通大学的人,发现他们后来的收入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学生有很好的SAT成绩,哪怕因为其他原因被名校拒绝了,他最终的收入还是跟去了名校的学生一样好。
终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来高考的结局不是想象的那样。生死抉择不是高考的本事,高考顶多是个筛选人的机器。它给了我们面对事情并解决事情最初的体验。在机器面前又何来慌张。慌张的更应该是该怎么去面对这一世的生活。
生活毕竟不是高考,无始无终是它的特点。生活有时平淡如白开水,有时曲折似浪滔天。平淡时希望生活的节奏再快点,再刺激点;曲折时又渴望回归久违的平淡。酸甜苦辣甜瓶没有轮回的流转着,谁又敢否定相对论不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呢!于患得患失中迷失自我,定是福薄的人。
黄永武说:“要使生活有意义必须重视使‘内心生活’甚于‘外在环境’。福薄的人,内心无法宁静,不是疑惑,就是忧惧,即使有富丽的外在环境也不能享用。而有福的人,内心和谐,心中不起贪妄嗔痴的风雷波涛,处处是明山秀水,事事是人间奇福。”我想这就很好的阐明了生活的意义。生活还真是奇妙。
有一天,当高考如轻烟般被吹得无影无踪时,可能会突然觉得自己轻松得不知所措,以至于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玻璃打招呼时,双眼被刺激得让人不适应。我们像下了高速的车子,速度降到最低也就释然了。然后我可以坦然的说:“这一年我参加高考了,这一世的生活也就有把握了。”
其实,高考也是一种生活吧。
高考是的,只要相信自己,高考也只是个选人的机器而已
怕个叼高考,打不了不考
滚你妹夫的,你以后别考啊
不考不考怕你啊
这是去年五月份写的,现在大一都快结束了。
高考只是一个初级定位,过后填志愿选专业才决定命运啦。经历过后才发现,高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