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散文随笔 > 短篇散文 > 正文

古诗中的乡村

尘梦亟云作者:尘梦亟云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6-03-27 12:52 阅读:1007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古诗中的乡村

文/付彦颖

雨季伊始,清风拂来,化作生命的凯歌。四季更替,星辰转移,化作时间的漩涡。山河涌动,江水奔流,化作岁月的流溢。

流年似水,时而幽缓,时而湍急,瞬息之间只能回忆。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在历史的长河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花谢花开,物是人非,唯有文字是亘古不变的传递。

一处景,触人心怀。总有一些时候,一段文字与一副画对比,取悦人眼的不是美丽至极的图画,而是一段意味悠长的文字。文字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勾起人的无限联想。诗歌是文字的精深艺术,是高水准的炼字游戏。无可否认,诗歌是今人与古人对话的桥梁。

乡村是历代隐居人士与世无争,寄情山水的心灵栖息地,自陶渊明以后便蔚成气候。文人墨客笔下的乡村,或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超然宁静,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闲情逸趣,或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的大放惊喜,或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民风。古代诗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自然淳朴的乡村情怀,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多样化的乡村。

古诗中的乡村是淳朴的。有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热情好客,也有“童孙未解供耕织,也旁桑阴学种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天真情趣。

如果说沈从文的《边城》中所展现的湘西世界是淳朴的、纯洁的,那么在现今的乡村是无处可寻的。多重因素的影响,早已使乡村变了内在的模样。人心变了,乡村的性质也就变了。淳朴的乡村局限在了古代的诗歌里。

古诗中的乡村是动态的。有如“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夕阳归景,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一派生机。动与静在同一时空下唯美演绎,为乡村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河湖淤塞,鸟声断绝”的静态描述,大概可以定论是如今乡村的情形。静态与动态的不平衡,让如今的乡村缺少了活力。而以往动态的美景,也只能在诗歌中回忆了。

古诗中的乡村是有味的。有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愉悦闲适。

时代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一味惜时,始终形色匆匆,早已失去了应有的从容。能有一份平静的闲心去欣赏大自然的无形美丽,显得多么难能可贵。拥有一颗有味的心态,慢一些,不争一些,或许能让我们走得更远,让生命更加从容。

古诗中的乡村是多情的。有如“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凄惨遭遇,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从中来。

命运如同瓢壶,满世界的回转,终不可避免地转向了悲哀。悲与哀,是乡村不由分说的情感元素。因为乡村历来就是一个多情之地,从来都受到封建统治的压迫。时代在进步,落后的面貌终会被摒弃,如今的乡村早已今非昔比。悲与哀的情感元素,也开始向城市转移。

古诗中的乡村是静谧的。有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宁静恬淡,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妙旋律。

万籁俱寂到可以倾听草木、山川、虫鱼、鸟兽的声音,清新雅丽,何尝不是大自然的心声?工业革命一声轰响,从此世界开始变得喧嚣。乡村的静谧、神秘感被轰鸣声打破,天空的印象也开始变得朦胧。心灵的栖息地、静谧清新的乡村已成为过去式,被深深地掩埋在光阴里。我们正是时代的扬弃,但有些东西是否应该保留?人们开始不住地追问“天涯海角,何处才是宁静?”

夕阳下的蒲公英,经风吹散,在风里纷飞。下一刻,它会飞向哪里,我们无从得知。但它的轨迹,可以如烟花般美丽,在平凡的世界里划出一道无形的印记。古诗中的乡村,在时光中酝酿,散发出逝去的浓郁。乡村的芳香,五味杂陈,以诗歌为载体,承载了现实与心境,飘向无止境的远方……

相关专题:乡村 古诗 诗歌 文字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古诗中的乡村的感言
    • 折雨 2016-03-27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探险是人生的品味 2016-03-27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來過 2016-03-28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