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是前篇的续,不过,黛玉姐姐说完就走了,大概是去找宝姐姐去玩了,没办法,我来把这篇较之前篇进行一下详细的论述,那么就从诗的起、转、承、合来说起吧。
可能有些人知道,诗又分古体和近体,而近体诗又有很严密的格律和用韵,那么古体诗是否就可以任意挥就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必须得用韵,古体诗呢,在用韵上平仄皆适可,而近体诗则比古体诗格律严密,用韵严谨,近体诗也是对古体诗的传承和发展,近体诗更说明了作诗应当有所依据,格律体现了诗律的抑扬顿挫,在用韵上,是不是朗朗上口的诗句更让人接受呢?!这是一种进步,难道还有人不学习进步的诗体?古诗形成在唐宋之前还处在一个尚待改善和行成的阶段,形式和用韵当然会宽泛!如果您一定要学古体诗,我也不能说什么,但还是请您把诗韵学好,因为一定会用到!还是那么句话,不要因为用韵而用韵,更何况现在,诗韵又有很大的进步,不受平水韵的限制,对于连韵都不会用的同学,请自行补课!当然了除了上述几种诗体之外,还有一种诗体,那就是乐府诗,乐府诗的特点是,语言朴实,押韵自由,灵活多变,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浪漫主义色彩,排偶句,回环往复,音律和谐。请有些同学自行对照。对于有些同学写的不伦不类的,就不要牵强附会了吧!
还是回到开始的话题,说诗的起、承、转、合,在近体诗中,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绝大多数是四句的(通常是指五律和七律,当然五绝和七绝也可依此理),我没说是全部!这样就符合了诗的起、转、承、合,而对这四个字又该怎样理解呢?我的理解是(仅供参考),起,就是说入题要平滑,或者说是一首诗的引子,由此引出话题,就像我们在和外国人聊天时,说说今天天气怎么样一个意思。承,一个是承接上句,一个是引起下句,这么两个作用(是不是很熟悉?!),转,由字可见,转一定要有新意或说是奇意。而最后一个字合呢?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也可以升华整首诗的主旨,也可突出作者本身的多种情绪。这只是简单的论述,具体的还是要看大家要在读诗和在写诗中的体会。
下面用一首诗来举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可能大家对这首诗比较熟悉,没错,前文所提,正是我们的诗豪的作品,这首诗中具体的意思是,作者首联,说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颔联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尾联表示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可以看出这首诗中遵守了写诗的起承转合这四字的真义,慢慢体会,类诗有很多,大家自行寻找。
最后还是引用前文的话吧,对于那些功成名就的高人隐士,就不要看此篇了,以免伤及您的眼睛!前后两篇只做入门引导,望自求多福!以一首词来收尾吧,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词妖:辛弃疾)
最后还是再加一句,受不了别人指责,也别想有多大提高!人不能心胸狭隘还不悔自家无见识好麽?!
顶一下,推荐阅读~
顶一下,推荐阅读~
完全赞同!
谢谢你哦
顶一下,推荐阅读~
有才,很有味道,赞
谢谢,见笑
谆谆教诲,给人启迪!赞你!祝好!
见笑,见笑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