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仿佛一夕忽老。心,还停留在皎月银辉的中秋惬意与喜悦中,季节的门楣,已是风卷霜漫。那患了一季“摇头病”的风扇,在妙手仁心的秋风轻抚下,治好了,连心,也静了。再过些时日,竟惹尘埃满襟。
秋扇,这个略带薄凉况味的词,像是怀幽含怨的弃妇,可不是?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就把人情冷暖和人生的无奈写尽了,初见是多么美好!惊艳,倾情,就如酷夏摇在手中的葵扇,一刻也不愿分离。然而,季节更迭,秋风咋起,天凉了,不得不把扇子闲置于一角。你没变,我也没变,变的只是环境啊!这环境,如鸿沟,狰狰的横于“缘”字中间,无言悲凉。
“扇子好扇风,时时在手中。冬天不见面,夏日又相逢。”这是扇子在我记忆中最原始的打油诗。记得儿时,夏夜,躺在院子里的木板长凳上乘凉,奶奶坐在旁边,右手一把蒲葵扇,左手指间夹一卷烟丝,随着葵扇来回的轻摇,凉风习习中,一阵阵烟消云散。奶奶讲述她凭着智慧和勇敢,躲避日本鬼子的场景一幕幕渐次清晰,使我仿佛亲历险境。当时我常常觉得那葵扇好寻常又好神奇,那柄葵扇,略有些年月了,扇叶的边缘在时光的啃噬下,已经袒露了脉络和筋骨,丝丝线线的起了沧桑,宛如奶奶脸上川河密布的皱纹。神奇的是那葵扇不仅可以纳凉,还可以驱蚊,还可以摇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呢。奶奶是续弦,爷爷却早她离去,半世的光阴,像秋扇般清凉孤寂吧!而奶奶和葵扇,留给我的却是温暖的回忆。
我还记得,村子里,有一位疏堂的老姑丈,腿脚不好,拄个拐杖,跨不开步子,脚跟接着脚尖的挪动,那速度比蜗牛快不了多少,偏偏他脑瓜活手艺精,在村子集市开了间理发店。从家到店千来米吧,他要耗上半天时间才把自己“搬”到店,不过遇上骑自行车的亲友乡邻,都会热心地载他一程的。理发店土里傻气,泥巴糊墙,茅草盖顶,令我“啧啧”称奇的是屋顶横梁上的“吊扇”,扇叶是纸皮做成,穿一根长长的绳索,绳索的中段固定一组滑轮组,轻轻一拉绳子末端,纸扇便习习生风,满屋子清凉。在那个不知电器为何物的年代,能有如此创意,足以煽动我们无限的遐想了。
中国的扇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称扇子为“摇风”、“凉友”,相传禹舜时代已有。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一种仪仗饰物。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到了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品。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翡翠、飞禽翎毛,还有棕榈叶、麦秆、蒲草等编制而成,经能工巧匠精心的镂、雕、烫、钻再加上名人的题诗作画,扇子的艺术价值更是身价百倍。扇子的种类很多,按照材质可以分为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按扇子的功能分类,则可分为檀香扇、团扇、挂扇、绸舞扇、广告扇等。其中江苏的“檀香扇”、广东的“火画扇”、四川的“竹丝扇”、浙江的“绫绢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扇。
名扇也好,艺术品也罢,若和咱的生活不沾上一点边,只是冷冰冰的一个名词而已。济公和尚的破蒲扇,深深地烙在童年的脑海里,因为那是扬善除恶、济世安民的正义化身;诸葛亮的白鹤羽扇,搅动着历史的风云,闪烁着智谋的光芒;《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情节妙趣横生,令人回味。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这句够缠绵销魂吗?桃花扇,非纳凉工具,而是莺歌燕舞时的道具。早几年,大陆制作一部电影《桃花扇》,演绎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侯朝宗是明朝的世家公子,也是反清复明的大义士,李香君虽是名妓,同时也是一大才女。他们的爱情经受乱世离别,香君节守明志,为支持丈夫爱家爱国的大民族气节,不惜入庙为尼,青灯中苦等八年,等来的却是易服改装投靠清军的侯朝宗。这何易于晴天霹雳?哀大莫过于心死啊!那侯朝宗一边温言软语的解释,一边拿出他们的定情信物——桃花扇,欲以此唤回香君的爱意,岂料香君凤眼圆睁,一手夺过扇子,当场撕个粉碎。殷红的桃花,似染了香君的心血、爱情的鲜血,片片零落成泥,成土,成灰……
触目惊心的红,那镜头多年后依然在我的眼前晃动,爱情的死法,好惨烈!
折扇,握在寻常百姓手中,借一点腕力,徐徐的清风拂面,得享一夏清凉,那种单纯的需求得到满足,就是幸福;如若握在戏子手里,打开的便是百态人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结局或圆满或残缺,或欢喜或悲伤,因此,一把折扇,有要多薄凉便有多薄凉,要有多温情便有多温情。白衣卿相的折扇大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题诗作画,交流艺术思想,不失为士大夫们的风雅轶事;若操在青衣剑客的手,那肯定是他擅长使用的武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动式的扇子已渐渐退出了生活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电风扇和空调等电器,再加上在这深秋的寒凉季节,再提扇子,显然不合时宜。然而,忆苦思甜,方不失本心;珍藏曾经,方知相依相守的真。
想想,夏天的扇就如某些朋友,初见欣然,如胶似漆,不离不弃,某日一个转身,已是天涯!纵然季节轮回,山水有相逢,可那历尽秋冬残花败柳的故事,又如何复述与你听?因此,你的好,我,会记得!
文/烟锁秦楼。QQ/14376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