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一个大家都不太熟悉的人物,但如果在中间加上一个“仁”字呢,那可真是家喻户晓了,然而这样的知名度不是归功于流芳千古,而是来源于臭名昭著。
历史上有太多的名人虽然被后人所记住,但被记住的原因却多是艺术或民间的再创造和传播,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折射出了另外一副模样。其中,潘美就是不可忽略的一个。
潘美,字仲询,北宋名将,参与了陈桥兵变,使赵匡胤黄袍加身,效力于太祖、太宗两朝,在灭南汉,平南唐,破北汉的战役中战功卓著,是北宋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同时他也是对前朝和宋朝忠贞不二的臣子,当赵匡胤有意要杀周世宗的儿子时,潘美用自己的忠贞打动了宋太祖,由自己抚养这个孩子。如果说,潘美的一生就此结束,必定能以大英雄的形象永存于后人的心中。然而,偏偏不幸的是,杨业死在了他的“面前”。
那一年,太宗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日益膨胀,于是,在统一中原各个割据势力之后,便兵分三路,要与契丹逐鹿于北方大地。就在这场战役中,潘美和杨业共领一路,潘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二人合作,率军连下寰、朔、云、应四州,此时的西路军势如破竹。然而,由于东路军的溃败,致使中路军和西路军只得代攻为守,反观契丹军则变守为攻。契丹集中兵力向西路军压来,情势万分紧急。
就在此时一个要为杨业的死负主要责任的家伙出现了,一代名将潘美也是为这个家伙背了近千年的黑锅,这个家伙就是监军王侁。对于杨业提出的避其锋锐,迂回作战的计划,监军王侁却嘲笑杨业怯懦,认为应该正面迎敌,将敌军杀退。可怜,我们的英雄杨业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力竭被俘,绝食而死。
这就是真实历史中,潘美和杨业的交集。对于杨业的死,潘美不能说没有一点责任,因为他是全军的主帅,然而,要知道那是在宋朝,有时候监军的权利比主帅还要大。但他绝不是杨家将故事里刻画的奸诈小人,时时想着要用诡计来致杨家于死地。所以说,杨业的死绝不能由潘美来买单。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人皆知,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杨老令公、佘老太君、杨门七子、甚至十二寡妇的等等事迹都流芳百世,弘扬了一种忠贞爱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不可否认,杨家将的故事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但是,正确的看待真实的历史,客观的看待历史人物所做出的功绩,也是我们要学习和理解的。
文化与历史相辅相成,有了历史,文化才能传承;有了文化,历史才得以延续。所以,艺术作品是艺术的创作,绝不能因此而扭曲了真正的历史,只有正确的看待历史,才能更好的传承文化和艺术。
顶一下,推荐阅读~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