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林”梦(散文)
蒋东新
近期收拾书橱,翻出了我少年时所订《精武》《武魂》等杂志以及许多武术、散打、搏击方面的书籍,不由引起了我对少年“习武“时期——我的“武林”梦的一段美好回忆。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八十年代初国产第一部“武打片”电影《少林寺》上映以来曾风靡一时、万人空巷,创造出当时电影票房史上的奇迹,也掀起了全国人民习武的狂潮。我当年刚满十岁,懵懂少年,血气方刚,自然成为众多盲目跟风、甚至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代“武林宗师”梦想中的一员。
于是,每天清晨五点不到,下午四五点钟,县城公路边、学校操坪上、郊区野地里,总会看见一个娇小矫健的身影,或跑步、或打拳;或扎马桩、或练套路;或翻筋斗、或树蜻蜓;或自由搏击、或拳击散打,虽没有名师指点,不成章法,但对照书本,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一招一式,出拳伸腿,颇有几分神似,那个少年不用说就是我了。
曾经幻想着自己一拳打出去,隔山能打死牛;一脚踹下去,石头能翻过个,也曾萌生离家出走到少林寺当和尚或到武当山当道士的念头,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参加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自由搏击赛勇夺桂冠万众欢呼时的情景,甚至幻想着走在街上碰上一群不识趣的小混混欺负女孩自己三拳两脚打跑他们英雄救美的浪漫……太多太多的梦想,让我头脑狂热如醉如痴中了邪般的痴迷武术,真希望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能走出“霍元甲”式的一位“武林至尊”来。
读高中那会,正值八十年代中后期,当时港台武侠片已在大陆呈泛滥之势,打开电影或电视剧频道,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魔域桃源》《绝代双骄》等武侠片;《霍元甲》《陈真》《霍东阁》《楚留香》《乙末豪客传奇》英雄剧一部接着一部;国产电影继《少林寺》后《武当》《自古英雄出少年》《少林寺弟子》《南拳王》《侠女十三妹》《新方世玉》等铺天盖地而来;武侠书籍上,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黄易、萧逸、卧龙生等“大侠”次第“亮相”江湖;在香港娱乐圈里,李小龙、梁小龙、成龙并称“三龙”,还有李连杰、甄子丹、洪金宝、吴京等,被誉为国际或中国著名武打巨星;“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等动人的旋律响彻神州,以致于人人都能哼几句;在国际上,英语单词里“chinesekongfu(功夫)”一词成了当时最流行的词,连洋人也能像模像样地“舞”几下或者比划一下。我不喜欢言情,却醉心于武侠,自然就把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和影视都读了看了个遍,甚至产生了连高考都不愿意考了的冲动,可见当时我“中毒”有多深。
就连文学创作,也受当时自己喜欢“武林”风格的影响,一度改为创作武侠小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1988年,当时我16岁,正在读高中二年级,却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创作出第一部中篇武侠小说《虎狼山庄寻仇记》(处女作),近10文字,足足写了两大本厚厚的稿纸,向当时全国最畅销杂志《传奇故事》投稿,不幸的是收到了编辑老师热情洋溢的退稿信,但是我仍不死心,又相继创作出了《港行》《书剑飘零录》《蒙面双侠》等几部武侠作品,虽然最终没能发表,但在当时,却是我心中至尊至纯最圣洁最不容亵渎的一方“净土”,是我“武林”梦的“图腾”。
后来,我长大了,参加工作、娶妻生子了,我也明白我与“武林”终归缘分太浅,我成不了“武林”中人,“武林”梦亦渐渐淡出我的视野,我也不在做着那个镜中花水中月“海市蜃楼”般的“武林”梦,我的“武林”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了……时至今日,我逐渐远离了我的那个“江湖”,淡出了我的那个“武林”。
前一阶段,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由金牌编剧宁财神编导的《武林外传》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觉得我像极了那部剧中的那些个主人公。其实,我也知道,我的“武林”梦一直在“武林”外,一直在“江湖”外,只不过我身处“武林”中从来就没“醒”过罢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也一直没因为我的这个“武林”梦难以实现而耿耿于怀。相反,我还挺感激我的“武林”梦,因为它至少锻炼了我的体魄,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至今强壮,使我至今坚强,而且伴随着我心中的那个“武林”让我走出懵懂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