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吱吱……” 墙角处,几只蛐蛐弹奏的婉转欢快的曲子,把我从甜美的梦乡里惊醒,窗外,偶尔一阵微风吹来,白杨树的叶子哗啦啦地响起来了,初秋的凉意瞬间遍布全身。我侧耳倾听着,仍旧陶醉在这优美的夜色里。
我重新闭上眼睛,打算伴着"音乐"继续睡觉, 这才发觉,白天令人讨厌的瞌睡虫这会儿已经无影无踪了。我伸手揉揉朦胧的眼睛,摸出手机看了一下,三点八分,还早着呢!心里默默数起了"一、二、三……"可是几天来的辛苦工作情况却又马上历历在目了。我又想到了学生们那遥遥无期的进步,我那颗因不到黄河不罢休而蠢蠢欲动的心又立即凉了一大节。
就说昨天生字表上那三课需要注意的常用字词吧,我让同学们花费大半节时间先识记,生癖的易错的自己先动手写,不管怎样处理,全部会读会写是目的(上边的字词几乎都是以前学习过的)。为了检验学习结果,我再从中列举出重点的、易错的字词把拼音出示在小黑板上,让他们再写再记,加深印象,如果有错误,纠正后再写。等到晚饭后,我又随意挑选一部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去讲台上演板,把小黑板上重复写过的字再重写一下,结果七个人只有一个人全对。多数人都是这样出错的,如:“甘拜下风”的“拜”字右边写三横,“羡慕”的“慕”下边有写“小”的有写“水”的,迎刃而解的“迎”字非要多一撇,“憋闷”的“憋”字中间那一竖变成点和竖两笔……这可是课堂上我们已经纠正过的,我只得不厌其烦再次纠正,让他们继续把正确的都再重新写在练习本上,再次记忆,然后再次演板,结果是依然有个别人写错!我知道,他们脑子里对小时候学过的某个字的记忆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是错误的。或许他们已经这样记忆了三年五年,甚至时间更长,虽然他们现在知道错误之后也尽力的纠正,但是让这数量不少的错误记忆、笔下之误一下子全部被正确替代,又是多么不易的事。我理解他们的难处,只有自己学着像教小学生一样去教他们,可我知道让他们彻底忘掉或者根本改变已有的记忆,是有一定难度的啊!这种情况,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从未见过的。
这又让我想起我们七年级时的许多事情来。记得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幼时记趣》一课时,我一句一句领读,再领着他们弄懂意思,然后让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是,读了一个星期,仍然有一半同学没有背会。为了激励大家的热情,我以男女生比赛的方式督促他们,竞争机制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不管是在饭后还是自习课上,他们一直费力的读书,谁也不希望给自己的一方拉后腿。到了真正比赛时,我抽取的五组人员,依然有两个背的很费力,有一个不会背。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因为教不会绝大多数学生背书第一次让我劳心伤神。还有那六副对联,我们读啊,读啊,直到默写第四遍时,班里成绩最好的郭振宇错了半个字。学习诗歌时,为了不丢考试时默写部分那八分,我们在学习时总是先工整的抄写一边,再领读,再理解,然后背诵记忆,再默写一遍又一遍,纠正,重复,重复,纠正,可是隔一段时间,再检查,依然有同学错的出乎你的意料,考试时还是不得分。 我也经常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各科学习,他们确确实实没少忙碌。可是,他们只能或者说只会完成你要求的数量上的书面作业,缺少反思积累的方法和经验,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不少同学认为完成任务已经不错,因为以前自己连任务都完不成。我知道,其实哪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更优秀一些,学不会知识他们比我更苦恼,可是我能做的,除了重复加深印象,就只有经常鼓励学生,让他们时常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地面对现实,努力地改变自己。说实话,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为教不会孩子读书写字而愁肠百结,第一次为那么多孩子努力了却没有进步而痛苦无助。虽然知道教育规律中,一个很差的学生逐步转变成优等生的比率有点儿微乎其微,可我还是非常渴望这一群孩子中的多数都能出现奇迹。
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雨,滴答滴答的水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蛐蛐的叫声似乎更响亮了,我的有点烦躁的心理也似乎平静了许多。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步,我期待着我们的共同改变,虽然我知道我除了这样做,再也没有更扎实的方法让孩子们更牢固的记忆。但是即使希望有点儿渺茫,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懈。
嘿嘿,题目最后掉了一个“历”字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