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缓缓驶进了不平坦的乡路,远处已有了童年记忆里乡村的光影。近了,又近了,越来越近,模糊的场景渐渐清晰。
这是怎样一种景象,土方更破败了,砖房,水泥房却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不知是幻觉还是在梦里,总觉得自己曾经回来过,但站在一排排砖瓦结构房中间,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曾经那个属于自己的家了。忽然一缕炊烟升起,我看到了自家的房。
这么多年过去了,旧貌换新颜,许多事物都已改变了最初的样子。然而一直不变的,是那日出,夜幕来临时升起的缕缕炊烟。
离开这里说不上十载,也有七八年了。离开时,自己还是个不大点的小屁孩,对乡村的没有多大记忆。而仅有的,也只是停留在上树爬墙的童年。想着要去城市里过更好的生活,便也慢慢淡忘了这里。唯一深刻记住的,只是那徐徐升起的,飘飘渺渺的轻烟。
一缕缕白色的烟雾,慢慢的升腾入空,被忽然吹来的一阵风吹的四处飘散,消失了,不见了,继而又再次升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般简单而又原始的动作。
这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精神。
乡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似是也一样,日出日落之时,便是它发挥作用之际。那缕缕白色的烟雾,不仅仅代表着一家人餐宴的开始,更象征着团圆,又似是召唤。儿时的我,像个假小子,整日混迹在男孩堆里,上树,爬墙,掏鸟窝,这些都是我常干的事,而且一疯起来就是一整天。但我很聪明,每天不用妈妈喊,就能准时到家吃上热乎的饭菜。因为我在疯玩时,也不忘站在高处眺望自家的房顶,见到有炊烟升起,就是撒丫子往家跑。因为我知道,炊烟升起,就是开饭的时刻。
乡村的人们,世世代代沐浴着炊烟的芳香,有了炊烟,就有了生活,有了炊烟,人们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也曾做过坏事,恶作剧的堵住别人家的烟囱,然后躲起来,偷看人家气急败坏的表情。那个时候太小,还不懂得炊烟对于乡村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那是乡村人代代传承的生命之火,生命之气。
后来,到了城市才明白,原来炊烟早已独特的成为乡村的象征。城市绿化的固然好,景色优美宜人,但独独这炊烟永远成不了这高雅格调里的阳春白雪。灯红酒绿,,霓虹闪烁,月夜诱人。人们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高楼林立遮挡住了低矮平房里升起的炊烟,偶然遇见,却显得突兀而又陌生。
慢慢长大些,也就更加怀念乡村的炊烟。知道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样的名句,想着大诗人陶渊明也应该对炊烟有着不一样的感悟。生活在乡村的人,对炊烟应该都有着深刻的体会。炊烟对于乡村,总有着特殊的含义。
对炊烟近乎偏执的喜爱,让我再一次回到这个对我来说已经有些陌生的小乡村。也许,我只想寻找一种感觉,一种身心疲惫想要寄托心情的感觉,又或者,是想找回童年的快乐。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他乡的脚,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我想,只有流浪久了,漂泊久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吧!因为年轻时,从来都不懂得归宿是什么意思。或许,只有老了的时候,才能闻出炊烟竟有家乡的味道。
再一次看到家家户户房顶升起的炊烟,距离感,一下就消失了。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蹦跳着,不断跑向高出,眺望着自家的房,房顶飘起了缕缕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