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离小时候越来越远了,记忆也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我想,乘着还能记起的时候,写成文字。来涵括这一路。
曾经的思维,性格。
第一部分:父母
89年是我出生的时刻。
那一刻开始,就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
那一刻我是白纸,没有任何篆刻。
不明白词汇,不明白人情世故。不明白很多事情。
那样的空白,就像是有和无的概念,简简单单。
那一刻有太多父母的期望,成龙,光宗耀祖。
时常在想人活着的意义,却又总会无疾而终。
自己有思绪的时候,不会矫揉造作,也不会刻意执着什么。
想到哪,就是哪。
现在,依然在想,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性格而形成现在的思维。
也许该因为我的家庭。
因为是独生子的原因,因为父亲足够的辛勤,
我没做过任何的家务,擅长任何的技能。
父母一直的溺爱,始终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可能我并不是太聪明的人,
这样的生活,却培养出与父母期望的背道而驰的念头。
太安逸,淡忘了金钱的概念。把所有的事情想的过于简单。
觉得那样的平台理所应当,又无足轻重。
父亲是矿工,从来都是起早贪黑。
母亲做家庭主妇,在父亲起床的时候,已经做好早饭,并开始收拾家。
可是这又关我思维什么事呢?
如果刚接触一件事,你会努力去想,努力去明白其细微。
而当日复一日,习以为常的时候,就觉得是应该。
应该,很小的词汇。
如果这样认为。你可知它会很伤人?
是啊,所以小时候不服管教,叛逆。
然后乱七八糟的捣蛋,因为觉得应该。父母会收拾自己留下的烂摊子。
仍然记得12岁的时候干家务,和母亲商量好一块玻璃5元。
5元,可以上5小时的网,擦了20块,虽然虎头蛇尾,但是母亲还是给了我。
我埋怨过父母,因为上学的零花钱没有其他同学充裕。仅因为不够买好烟。
我也抱怨过,为什么自己考好了却没有邻居那样得到好多玩具。
我还赌气,为什么一定要加入弱智般的培训,明明只是练习题多做几遍,根本没有效果。
我没有耐性,重复的东西永远是无聊的,无聊的东西都会排斥,大概这就是那时的思维。
每个人都有分辨对错的能力,但每个人都会做错一些事。
错是难免,但醒悟的太晚。
小时候只需要明白的一个概念,到现在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再做错。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直都没有理解过。
父母都有一副好口才,说话办事,都那么完美。
很小的时候一直奢求自己能够继承其一二。
长大后,如愿以偿,但却背道而驰,
多半用作狡辩,反客为主。
狡辩是很好的东西,家人疼爱,不忍心责难。
自己也可以不用一定做对,又不用挨罚。
二十年的光阴倒也运用自如。
父母文化都不是很高,因为时间和家庭条件的种种原因。
所以把期望放在我身上理所应当。
那样的期望,不能理解。
只当学习是任务。是父母交给我的任务。
现在开始醒悟,为什么学习好的人也足够优秀。
并不是年纪小就懂得父母的苦心。
而是明白自己的做好眼前的事,耐得住寂寞,枯燥。
而我不是。
所以性格偏向没定力,没耐心。三分钟热度。
父母的文化不是很高,但是所有口才都是从学习的知识里来,
一直很钦佩他们用词,用语之准,含义之深。
父母是那样优秀。
我有很好的条件,却没有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离开家,在外地求学时,
幡然悔悟。
但每次和家里打电话聊天的时候,多半是为了伙食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