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出门前习惯性地看见大侄女的摩托车不在家,(家里人的摩托车都放在院子里的一边。)心想,又没回家了。不免有点担心,尽管她的独立性有比我好,又是大学生,也已经参加工作了,按理是不需要担心了,但还是不自觉地会去担心。看着她长大,相处时间久了,又可以谈心,她又懂事,又能体贴人,依然锲而不舍地对她有点私心。见她的车不在家,还有点生气。但是送屿笙去上学回家后,看见她偌大的个子矗立在门前,我眼睛一亮,心里一喜。哦,原来有回家。婆婆说,肯定又出去喝酒了。我说,喝酒没关系,关键是时间到了,有回家,那才是关键。还没结婚的女孩子家,回家比较安全。她刚好要去上班,我就自告奋勇,送她去。我想用摩托车的。因为担心那辆电动老爷车扛不住她那个大个子。等等没电……无奈找不到摩托车的钥匙,也只好用电动车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回来的时候,电力不足。平坦的路,都慢悠悠的,就不用说上坡了。于是在上坡的路上,就用单只脚努力地“划船”。所幸电动老爷车很轻便,“划”一下,它就动了,我人也不用下车,就这样坐享其成地回家了。只要过了一个坡,剩下的就是下坡和平坦的路,那就不用担心我得下车走路了。有时还是会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回家里我很是开心,但是因为感冒没睡好,手脚冰冷,婆婆问我要不要吃锅边糊,她早上买菜时,顺便买回来的。我说,要。吃下比较暖和。她问我,为什么不让我大嫂送就好了,她们今天没做工。我说,我刚好回来,又看见她喝酒有回来,开心,就多唠叨她几句。住在一起,没回家总是会担心的。要是没住在一块,不知道了,也就图个清静。我知道,不该如此的。这样的操心也许是多余的,对我也没什么好处。但是我还是这么世俗了。
人之所以世俗,是因为生活在世俗的生活中,不得不去适应。人之所以容易世俗,是因为人非圣贤,即使本性良好,但也会因为种种因素而难以像佛说的那样,“无念无得”,“心无所住而生清静”。
夫家居住的房子是农村里的兄弟房样式。同一个院子。兄弟之间因成家了,各自分家。农村里的习俗,大概都如此,不管兄弟之间的感情有多好,老人家为避免妯娌之间,长此而往,不免会产生些摩擦,也不得不分家。分家的那天看见婆婆偷偷地擦着眼泪,知道她老人家心里难过,却也没有仔细地去体会她的“痛”与“不舍”。好在十年的光阴就这么过了,分家后大家也相安无事地生活了这么多年。刚结婚那些年,真的很不习惯。曾几次多想搬出去自己住,甚至多么后悔把自己困在这么个有可能失去自我或者牺牲自我的地方。我想要的自由和快乐,常常要约束自己,甚至说话都得很小心翼翼。有时真的憋不住了,约束不了了,就一个人孤独地走在大街上哭。但是时间久了,慢慢也就习惯了。自己也慢慢地适应了。没有那么多的梦想和幻想。悄悄地把自己的那份单纯任性无知收敛起来,为的是能够过上平静的日子。同时也开始渐渐体会到了大家庭的热闹与温暖,感受着亲情的无限力量。特别是在生老病痛上,一个大家庭的力量和兄弟之间彼此互相体谅和分担。那种安慰,只有在急需雪中送炭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有多好。
但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平日里想要保持清静,那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想要装聋作哑,也不容易做到。难免会有些许微波助澜。具体就得看家庭结构的凝聚力和亲情有多深,家庭关键成员的思想明理不明理,事情的轻重缓急。要是希望自己一直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心必然要放宽,否则一切皆是枉然。还有就是不该自己操心的事情,要尽量顺其自然。随着岁月,一年一年地流逝,年龄一年一年地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内心就会不自觉地趋向平静,没有那么多的纷扰和忧愁。
今天的太阳躲到现在才现身在窗边上,房间里在一瞬间增加了亮度。冬天的阳光总是爱偷懒,但却是一年四季里最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