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起坐公家车我都喜欢跑到最后的位置,哪怕没有座位站在角落里也是有种安全感的。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先纵观全车一眼,后面没有位子了那就看看前面的空位,怀着忐忑的心坐在了老弱病残孕专用座位上,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个孕妇,自不必说立马站起来让座,得到一声“谢谢”,你也会表现的很谦虚“不客气的”。如若上来是位六十多岁老人看上去还挺健硕,两鬓微霜,你就要进行思想斗争了要不要让呢,左右瞟一眼,要是这时前面有位坐客站起来让了座,你会松了口气;要是前面都没有人让座,老人马上要走到你跟前了,心里挣扎着,老人未作停留直接往你身后走去了,你也会松了口气,感到并不是我不想让,是他没给我让的机会。如果老人站在你身旁,5秒之内你没有站起来让座,那么接下来你是否张望于窗外,或是假寐,或是拿出手假装很投入的看着屏幕?
中华美德—尊老爱幼,自我们懂事便被如此要求,公家车上经常也这样播报着,似乎一个让与不让的动作就能决定你是否是个有教养的人。还记得在网上经常有人贴出所谓的公交车上的冷漠图片,我们总在指责年轻人没素质,同情那些站着的老弱病残孕,可是他们真的不能站吗,他们比工作了一天的年轻人更累吗,他们的内心想承认自己的“与众不同”吗……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评判他人,自己的?社会的?道德的?世俗的?这样的标准又是谁来制定。五千年的文化,这一代传承了多少,又有多少是应该传承的。我们喜欢带着伪善的面具去看待伪善的行为,用所谓的善良和道德去看待社会中的人,却不去正视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变成了宽于纵己严以待人。
那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或许是遨游在时代潮流中90后的宣言吧,他们不过是想要自由的奔跑,哪怕是裸奔在所不惜。他们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道德的外衣无法与约束,善良的脸孔不稀罕,这个时代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无权批判。享受未来、享受自由,让与不让,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