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单位回来,很远便听到一个叫卖的录音:“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老板黄鹤王八蛋,欠下3。5亿,带着小姨子跑了,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拿不到工资,只能撬开仓库拿着钱包抵工资……原价100多元、200多元、300多元的钱包,现在一律20元30元处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人在卖各种样式的钱包。边上竖着一张大幅广告,图文并茂地介绍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老板黄鹤逃跑、工人集中讨薪的事。好多人上前去凑热闹,真以为要捡大便宜。我随手翻开钱包,发现皮具品牌杂乱,没有江南皮革厂的任何标识,有些甚至都没有牌子,做工很一般,能猜出是一些小作坊缝制的。我回家后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大量的皮具批发广告,“短包6元、7元、9元,长包9元、11元、12元,混批200个起批发”,“送广告喷绘和录音,量大优惠”。其实他卖20、30元的钱包也就是这些产品,批发价在10元左右,他们在进行欺诈式的销售。
“国产货”目前被演变为次品的代名词。各种低质量,无品牌,极廉价的产品被冠名为“中国制造”。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大量廉价产品,但是他们的商业信誉没被破坏,以至于群众深信奶粉是国外的好,鞋子是国外的好,衣服是国外的好,就连被注射了大量抗生素的鸡被加上国外“肯德基”的品牌也变成了畅销的商品,鸡肉存有大量激素仍被吃得津津有味。信誉不是一朝一夕建立,也不是一时一刻被破坏的,而是长期的生活体验得出的结论。难道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这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民族能做到;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别人能在太空遨游,我们也能,智慧从来不亚于任何一个民族。但现在为什么我们的商业信誉如此不堪?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制度无为。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却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三字经侧重外部环境对人好坏的影响,认为外部环境是人好坏的决定因素,孟母三迁便是典型的实例。荀子不同,其侧重人内心的欲望,认为人的行为受欲望驱使,其本性是“恶”的。善恶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于人有益无害是善,于人有害无益是恶;对甲是恶,但对乙可能是善。善恶也存在绝对的划分,不遵纪守法,违背公序良俗,不符合道德规范便是我们常说的“恶”。欺诈式的销售模式便是这种绝对的“恶”。人都有趋利性,受内心欲望的驱使会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为避免冲突,就需要规则约束。法律是一种约束,道德也是一种约束,社会评价更是一种约束,只有拥有完备的约束体系才能构建和谐。“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一言以蔽之,没有完备的规范就没有秩序,反之,秩序出现混乱其根本在于规范缺失。
目前大多数人对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理解是片面的,往往侧重理解为人是好的或是坏的。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其本质是一种推测,一种认识,其实这两种论断最为侧重是在性善或者性恶的基础上如何管好人。谁都不能否认一个有序的外部环境对个人会起到正面的引导。在一个没有有效规范的环境中,再完美的人都会失足。诚信是一种美德,但是商业诚信涉及社会公众利益,其规范不能只靠道德,法律和制度才是利剑。本来就是十多二十块的包包,硬要编造各种理由说成贱卖,让买方误以为捡了大便宜。这种违反商业诚信的行为危害甚重,其变相鼓励商业投机,遏制商品创造。会导致人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来吸引人,而是想小成本投入,然后挖空心思,编造各种欺骗性的由头去赚取利润。目前市面上这种类似的宣传比比皆是,“因厂家倒闭贱卖产品,原价100的,现在只卖10快”,“因厂家经营不善欠债,需要资金回笼,原价200、300的产品现在只卖20”……五花八门,不一而足。道德已在此失灵,我们的法律及相关制度为何不能替补?如果商业制度客观上不鼓励创造,而是保护投机,那么比尔·盖茨在中国永远都不会出现。没有给力制度规范,人性再善也是枉然;拥有有效的约束,即使人性再恶,想从中作梗都会徒劳。人需要防微杜渐才不至于酿成大错,制度就需要见微知著才不会出现治理漏洞。
相关专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