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命运不是一个人能改变的,而一个人的命运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作为帝王的崇祯,尤是如此。
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不幸早亡,崇祯继承兄长之位坐上龙椅。而刚刚登基之时,崇祯并不是权利的掌控者,宦官魏忠贤牢牢地控制着大明王朝,并企图控制他。历史上,几个朝代都因阉党专权而使王朝走向衰落,也因此改朝换代。但是,处于这种境遇的崇祯帝没有让历史重演。他隐忍地坚持了两年,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之争,铲除了这个明朝史上最奸诈的宦官。
而后,崇祯仍没有时间去享受,后金的铁骑在关外侵犯大明的领土,掠夺大明的财富。崇祯夙夜难眠,思考迎敌之策,最终,他力排众议重新启用袁崇焕镇守山海关与后金对抗,几经拼杀力挫后金强敌。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崇祯还没有来得及放松,关内又起事端。中原地区流民成患,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崇祯不得不再次承受压力,派兵镇压起义,费尽周折却无法彻底消灭起义军。
人祸未除,天灾又生,中原地区百年一遇的大旱又给气数将尽的明王朝沉重一击。由于旱灾,无数农民流离失所,而这时,多年的征战,加之官吏腐败耗尽了大明的钱粮,国库早已空虚,朝廷已无力赈灾。崇祯不得不加重赋税来筹集钱粮。但是,赋税的增加使更多农民加入起义军的队伍,起义军不断壮大,不停地摧击着崇祯疲惫的心。就在这时,后金掠夺的铁骑又逼近山海关。于是,内忧外患同时爆发,让饱经沧桑的崇祯疲惫不堪,但他仍想挽回败局,他不停地去努力。直到闯王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昔日的亲信都弃他而去,崇祯才彻底失去希望,在煤山自尽,时年35岁。
终其一生,崇祯是勤勉的,他一直致力于恢复大明王朝曾经的辉煌。他不缺少智慧、不缺少毅力,清除阉党、抗击后金、镇压起义军都是很好的鉴证。但是崇祯的一生是痛苦的,大明王朝已是大厦将倾,谁都无力回天,他却一直坚持着。尤为可悲的是,他明知前方是痛苦,却又不停地走下去,最终痛苦地结束生命。
有时候,我们深信人能改变命运的同时,也要相信命运是无法改变的,虽然残酷,却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