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频”和“心理扩容”
假如将外在情境比作可转换的电台,那么顺境就是高频电台,释放着催人奋进的频率,激发我们不断奋进的冲动,而觉察不到失败的危险;而逆境则是低频电台,释放着令人气馁的频率,不断消磨我们的斗志,而觉察不到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的人生也就可以看作是不同频率的电台的互相转换过程,也不妨称之为“心理调频”。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削减不同频率的电台带来的消极影响呢?方法就是,当收听不同频率的电台而引起心理情境变化时,我们要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或思想准备来收听电台。换而言之,面对外在情境的变化时,要用配套的思维方式待之。当遇逆境时,要以冷静低调、谦虚谨慎等思维应对;当陷逆境时,要以坦然淡泊、不卑不躁等思维应对。但这并不是我们每个人能够轻易做到的,尤其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自由、自动变换,这需要长久的努力和坚持。这种“情境变化——思维转换”模式犹如一个复杂的操作系统。顺境或逆境的不同特征就像操作系统的触发装置,一旦相应的特征显现,就会启动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反应装置就开始工作,对顺境作出 回应。这一过程起初是有意识的人为活动,经过不断地强化,将变成自动的潜意识活动。此时,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我们的“心”要有足够大“容量”。只有足够大的心理容量,我们的心才能容纳许许多多的顺境和逆境等外在情境的特征,来快速响应外部情况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心理扩容”呢?或许我们对心灵的整体进行扩容比较困难,那不妨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一部分用来容纳顺境的特征,一部分容纳逆境的特征,分别对不同部分进行扩容。当各部分的容量扩大了,整个心灵的容量也随之扩大了。照此循环往复,逐步推进,我们的心理容量一定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配套思维”:理论与实践
在进行心理容量扩充时,我们还要完成配套的思维方式的创建与强化任务。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理论的修养,利用不同的理念,可以是中国儒、道、佛的传统理念,也可以是国外的相关理念,建立应对顺境、逆境的方式或方法,这里强调地是思维上的应对。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在实践中运用已建立的思维方式,应对不同的情境,以检验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有效。若有效,则不断强化;若无效,则修正。经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努力,我们迟早会磨练出应对各种情境的强大的思维方式。
“东坡之心力”
中国历史上,将这套理论方法运用得十分出色的一个人就是北宋时期的名士——东坡先生。当在朝廷为官,仕途坦荡,风生水起时,苏轼着重以儒家的稳健谦逊的思想应对,抑制住了骄横跋扈的心理。当被贬他出,仕途失意,屡遭打击时,他又以道佛两家思想应对,看轻名利,淡化宠辱得失,保持心灵的恬静。显然,无论仕途得意,还是仕途失意,苏轼的内心都是强大的,同时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自如的。像这样一个能在心理上战胜自己的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这也与“阳明心学”的精神不谋而合。
“幸福在召唤”
正如达尔文进化论中宣扬的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追求强大的心灵力量就是为了提升我们对世界的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因为只有活着,好好地活着,我们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看到希望,抓住机会,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假如我们不幸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那么将永远看不到黎明时的曙光了。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我们才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总之,心之力,强大的心灵的力量,才是我们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