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纷纷扬扬。
一直很遗憾,南国的冬天即使天气再怎么寒冷,也不见雪花飘扬。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我对于雪,就仅能通过各种媒介去了解。尽管科技发展,像素越来越高,图像也越来越逼真,然而文字间关于雪景的各种描写所带来心理上的享受远比视觉感官所带来的要真切得多。
同样是雪,但却有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会发现,雪,有的很冰冷,有的浪漫,有的异常寒冷,有的却温情……
岑参的雪与柳宗元笔下的雪,虽同样描写的是雪,然而不同的是他们眼中的雪,都赋予了不同的感情,纷纷扬扬闪烁着不同的色彩。
柳宗元的《江雪》,全诗仅二十字,没有细腻的雪天情景的描写。诗人仅用"鸟飞绝""人踪灭"侧面烘托雪天极致寒冷带来的荒凉。诗中一个带着蓑笠的老翁,静静地在雪地上钓鱼。一片荒寒冷寂而又宁静的画面。没有人烟,没有鸟迹,渔翁,仍在独守寒江,雪天依然寒冷,似乎内心还有一股倔强在支撑着他。暗淡冷寂的景色,暗淡冷寂的情调。风雪中,一切都如此平静。
而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另有一番风情。诗的开头"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就描写了西北边塞北风呼啸,风雪横扫大地的景象。既而诗人目光转向边塞士兵,"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再以"百丈冰""万里凝"夸张而又切合地衬托了边塞的寒冷。诗写至此,边塞的严寒已描写得淋漓尽致。诗人的目光转向了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风雪横扫,诗人站在风雪中,看着友人离去留下的延伸向远方的足迹,久久舍不得离去。
这两首诗,同样是在寒冷的雪天,同样风雪飞扬,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自古以来,诗歌的情景描述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没有合适的景象氛围,就无法让人感受到诗的深层意蕴。而柳宗元与岑参的雪景描写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十三岁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远离了繁华的京城。一种无法排遣的凄苦油然而生,柳州的冬天愈加荒凉冷寂。《江雪》一诗中,诗人描写了在寒冷的风雪中,四周孤清冷寂,没有人烟鸟迹,唯独一老翁,不怕寒冷,无惧孤独,独守寒江。可人是血肉之躯,岂会无惧寒冷?也许是他内心存有的坚定信念给予他支撑下去的勇气。如同诗人的自身处境,热衷于政治事业,一心为朝廷的心却遭到无情的打击。政治上受挫后,诗人也渐渐看清了世俗的现实。一时之间门庭冷落,就如寒冷的冬天般冰冷着诗人的热情。冰冷的雪天让他联想到冷冰的世俗,而诗人则是诗中不惧寒冷的老翁,在冰冷的世俗中仍保持自己的倔强,用孤傲的姿态在风雪中绽放最真实的自我。
岑参巧妙地刻画了边塞的寒冷,绮丽的笔调中却流露了多样的情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奠定了全诗乐观又豪迈的基调。诗不仅仅旨在反映士兵坚守的恶劣处境,坚定意志,也包含了友情的温暖。诗人立在飘飞的中,久久不肯离去,极目四望,雪满天山。一丝惜别惆怅在心头。从极致的寒冷边塞到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豪迈爽朗中隐隐透露着无限的惆怅。诗人久久伫立,任雪花飘落在身上,心中是不舍还是祝愿,或者还有更过的感受,也许只有这飘雪能给诗人一个表达矛盾心情的载体。也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飘雪依然,而风情万种。
究其原因,其差别不在于下雪的情景,而在于赏雪的那颗心。风雪中的这两位诗人赋予的雪丰富的内涵,而冬日的风雪则深深地刻画了飘雪中那两个耐人寻味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