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九食堂,“给我一份豆腐,谢谢”,打菜阿姨迅速舀起一勺豆腐麻利地在刷卡机上摁下单价2,然后抬起头看着这个有蓝色瞳仁的大家伙,露出友好的笑容。
国际交流学院宿舍里,Andre正在电脑前备课,厨房传来煎蛋的兹兹声,她悄悄地走到厨房门口看着为自己忙碌地未婚夫Paul,嘴角不禁上扬了起来。
这或许只是他们在南昌所有日子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也将会是南昌镌刻在他们记忆里的珍贵痕迹。
那个爱吃豆腐来自德国的大家伙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做罗世凡,是南昌大学的德语外教,他的老师原本给他取名叫罗示范,但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就改名为罗世凡。而那个幸福的女子Andre则是来自美国密歇根的英文外教。
梦想成为中文老师的“中国迷”
罗世凡一开口,我和搭档对视了一眼,两人眼里都是满满的震惊。
这个外表高大表情丰富的大家伙说着一口标准的中国话,懂得平舌翘舌,连我们说的“靠谱”理解起来也完全无压力,我们不由得调侃他:“你不参加汉语桥真是可惜了”。
而他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那是年轻人参加的,自己都43岁了。
25年前,刚刚成年的罗世凡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他成功地作为交换生来到了中国北京学习中文。谈到第一次来中国的经历,他清晰地记得那时的北京城有着浩大的自行车流,“大街小巷都是自行车,我特别喜欢”。
看着它陶醉其中的样子,我告诉他那是凤凰牌自行车,现在在网上旗舰店依然可以买到,他顿时兴奋的像个孩子,一遍遍的确定着:“真的吗?自行车也可以网购吗?它可以直接送到学校吗?”
或许是那古老的带杠样式对他来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或许那自行车是他青春记忆的一部分,他最最看重的还是那回荡在北京城小巷里的车铃声和中国味了吧。
之后的北京,在罗世凡眼里变化最大的就是多了很多高架桥,再也看不到那样的自行车流了,我问他怀念那时的北京吗,他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怀念那时候”。
让罗世凡彻底爱上中国的原因还有很多,佛教文化就是其中一个。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寺庙控”,只要到了一个城市一定会去参观它的佛寺。只要你问他去过哪些佛寺,他会很乐意地跟你说:“我到过长春的北普陀、厦门的南普陀、太原的武当山、北京的喇嘛庙、广州的光孝寺……”
他的随身听里有许多萨顶顶的歌,大悲咒也是他嘴边时常哼唱的歌,如果你惊奇于他怎么会念梵语,他会调皮地告诉你他是用拼音标注的。
“如果有机会,我要去印度学习梵语,这是我的第二个梦想。”
“那你第一个梦想是什么呢?”
“做一名汉语老师”。罗世凡至今单身,认为“梦想比爱情重要”的他准备申请前往俄罗斯当一名汉语老师。
他说:“最好是在俄罗斯呆十年,这样我还有时间去印度学习梵语”。
中国:环游世界第三站
Andre的梦想一直很笃定:环游世界。
在美国教书遇见Paul之后,她和家人说想去中国当外教。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满足生活上的需求,又可以开阔眼界,家人愉快地同意了。
当Andre和Paul商量的时候,Paul毫不犹豫地说”Iwillgowithyou”。
直到现在,Andre都很确定Paul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我去哪儿他都会跟着我。”说起自己的未婚夫,这个可爱女老师一脸甜蜜。
如果你问她喜欢南昌吗,她会很高兴的回答你:Ofcourse。她喜欢这里友好的人们,她说这里的人非常热情,但是一谈到这里辛辣的食物,她会一脸惊恐地说NO,她脑海里至今还记得吃南昌菜吃哭了的情景。
在她的眼里,中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而有趣,她可以看到很多自己没有看过的风景。当你好奇地看着她的时候,她会眉飞色舞地给你描绘上海的东方明珠,还不忘调侃自己“我们美国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很多东西,但我们一定知道中国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