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及其结构并不由抽象的人的属性决定,而由其经济基础决定,“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再到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可以看见,生产力也是逐步发展的。在衔接阶段,往往爆发革命性运动,这完全可以看成是生产力膨胀与社会容纳力之间矛盾爆发的结果。
原始社会我们祖先的生产力是十分低下的,生产主要以捕猎与采集野果为主。那时,人类族群自然而然几乎只有男、女,老弱、强壮之分。女人主要从事采集野果,男人主要从事捕猎。由于人类初期的捕猎技能尚不成熟,工具也很缺乏,但从远古遗留的采集野果技能却很成熟,所以女性生产力水平自然要高于男性,故而人类历史初期为母系氏族。后来人类捕猎工具进一步丰富,捕猎技能更成熟,男性生产力提高,人类族群扩大,采集狩猎地点不再固定,人类族群开始在变为游牧方式。而由于男性生产力提高,男性地位上升,出现父系氏族。后来随圈养动物与简单种植出现与发展,人类生产有了积累,生产力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由于地理因素,种植业难以发展,便有了草原游牧文明;部分地区由于土地肥沃,种植水稻等谷类植物兴起,便进入了农耕文明。
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之后,人类分工也进一步细化,生产力也进一步发展。人口扩增,族群领地有了重叠,人类族群开始有了战争。战争有胜负,胜利的族群可以强迫战俘为自己劳动。为了管理战俘,便有了奴隶制度。而为了适应战争,军队体制也进一步出现与发展。拥有奴隶后,族群生产力提升。而军队规模扩大,导致军队内部进一步分工,由于奴隶获得数量少,而需要分配,故而产生了分配,也就逐渐有了大、小奴隶主之分。再后来随着兼并进行,有了较大的族群,由军队体制产生的等级关系进一步强化,同族之间关系逐渐不平等,最终以奴役关系告终,奴隶制形成。
奴隶制形成后,人类历史随生产力缓慢发展,生产力越发展,奴隶主之间的生产力由于地理因素、技术传播因素而产生不平衡,引发兼并战争,乃至下层奴隶主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发展快,甚至可与上层奴隶主抗衡。像我国东周时期,到战国阶段,奴隶主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由于生产力提高较多,个人劳动能力提高,奴隶受束缚,劳动能力受抑制,且需要一定非人员监管。奴隶、下层奴隶主、上层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在矛盾中改变,摆脱束缚的奴隶生产力水平更高,导致下层奴隶主松弛,奴隶获得一定解放,进一步导致生产力膨胀。旧有的社会秩序难以容纳生产力,导致社会秩序改变,爆发奴隶起义等战争。而上层奴隶主之间进行着战争,优胜劣汰,更好的容纳膨胀的生产力的奴隶主占上风。最终奴隶的束缚获得更大解放,又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少数人即可完成整套生产,封建主义产生。
之后中国进入漫长封建演化阶段,产生系列文明成果,经过运输,传给了后进入封建时代的西方,给西方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了速度,加之其本身的矛盾激化及思想水平提高,最终西方诞生珍妮机、蒸汽机等,生产力极大飞跃又进一步导致剧烈的生产力膨胀。资本家团体由于生产力提高,需要吸收劳动力,与封建体制开始有了冲突,当资本家的力量足够强大,封建的手工与农业生产已追不上资产阶级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家同封建主的矛盾逐渐加深,便爆发了接二连三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如《共产党宣言》所示,资产阶级产生时便有了工人,当资产阶级发展到足够强大,工人阶级也足够强大。而机器大生产扩大,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超过消费水平,“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这就是生产力膨胀。无产阶级难以同机器抗衡,所得生活资料受剥削,与资本家矛盾尖锐,最终爆发了一系列革命,马克思主义也在斗争中应运而生。我们中国及其他国家步入社会主义;另一些西方国家则通过一系列改革,优化经济及社会结构,以容纳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优化。但是可以预测,人类生产力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供给人们基本物质保障的生产力只占人类生产力一部分,而且随生产力发展,这个比例将更小,分配关系将被打破,未来完全化全球化社会主义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