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展中心里面又顺着路标绕到了金紫荆广场,作为湾仔码头的地标,这里的人多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总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有点庆幸,庆幸我此刻不在北京,千里之外的北京,不用去翻今天的北京晚报,亦可以想想如潮的人流。远远地看到一群游人围着紫荆花的雕塑拍照留念,忽然想到要是《神经侠侣》里面吴镇宇饰演的成哥要是突然跑出来告诉游客这个雕塑是他设计的,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相信。我离开金紫荆花的雕塑时,拍照的游人还是那么多,一点没有散去的迹象。旁边的旅行大巴下,一个拿着小旗的导游在车门口等待游客快点照完相返回来。我走过去问他,知不知道旧的湾仔邮政局在哪个方向,他说不知道,让我走到前面再去问别人。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不是和紫荆广场一样,都是湾仔的地标建筑吗?一个导游怎么会不知道。无奈,只得自己摸索了。返回到湾仔地铁站,在另外一个出口看到了旧湾仔邮局的路标。走到尽头又迷失了方向。一个路人指着被那些绿色的施工纱网包裹得很严实的一个建筑告诉我:那就是邮局了!我很失望。除了那片绿色的纱网,我什么都看不见。多年前,我去故宫的时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也是这般严严实实地用纱网围着,等待翻修,除了轮廓,什么都看不到。可至少有游人会抱怨,觉得买了门票进来却少看了三个殿,而此刻,旧有的邮局静静地立在那里,行人匆匆,却没有人为之驻足。
附近的太原街,永远有那么多的便宜货可以淘,街旁几个靠捡拾废品为生的女人正在把纸板压缩成捆放进编织袋里。这是一个城市最广大的中间阶层,那里都有这样一群坚韧而忧虑的小人物,你会佩服他们的生存能力,他们总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找到对应自己阶层的生活方式。我说过,每个城市的阶层都有他们对应的场所。在他们的天地里,他们可以以他们的方式完好地生活。走出太原街,来到洪圣古庙,看惯了北方那些藏之名山的寺庙,你会觉得奇怪,这个庙是临街的,像是一家普通的店肆,若是没有那些香火的味道,你甚至会错过了这样一间庙宇,这样一间坐落红尘中的庙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种超然的姿态。
下午回到家,有点累,但是没有睡意,想趁着那么一点感触写点什么东西,打开微博,看到同学们传到微博上的照片,照片里是颐和园的艳阳蓝天,是和平门的全聚德烤鸭店,是北京这个皇城不因人山人海而减却分毫的浓浓秋意……我在香港思念着我的北京。她遥遥地召唤起我人生中另一次关于行走的记忆,不是从湾仔码头到太原街,而是从前门到后海。也是同样的时节,只是路线不同,行走的人不同,那时候,有舅舅陪着。前门——天安门——景山——北海——钟鼓楼——什刹海——后海,这是我步行史上的骄傲,这一路串起了那些历史的回忆和市民气的生活,一如湾仔这一路走来,新与旧的驳杂,贫与富的对比,原来,每个城市都有这样地无可奈何。
这个中秋,我在香港想念着北京,惹得这两个城市都与我一起陷入无端的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