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念和陈子午都是高三文科班的学生。王小念是那种乖巧听话的女孩子,不爱说话,成绩一流,受各科老师的喜爱。陈子午是那种不爱学习,还有点耍酷的男生,留着有点长的头发,偶尔逃课去学校附近的小树林里去打牌。本来他们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井水不犯河水,顶多也就是收作业的时候会说上半句话,王小念是语文课代表,但陈子午似乎从不交作业。因此,实际上一直到快高考的时候,他们都没说过一句话。
然后,有一天,王小念同桌不在的时候,陈子午突然就坐在王小念的身边了。潜意识里,王小念知道自己一定能考上大学,而陈子午也知道自己一定考不上大学。陈子午客套性地祝福王小念考上理想的大学,而王小念也现实性地问陈子午考不上了会怎么打算。陈子午语气坚定地说:要想办法逼自己学,用钱去逼。陈子午说他要去北京学画画,用高昂的学费去逼自己学习。
王小念心里嘀咕了一声:看起来陈子午并不是那种不学无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男孩子。
彼时,同学之间开始互赠照片。陈子午拿了两张自己的照片反扣到王小念的书桌上,什么都没说就转身走了,照片背面还留了自家的电话号码。
在高中生活的尾巴尖上,王小念对陈子午有了一种新的看法,也有了一丝丝莫名的好感。正如成绩好且乖巧的女孩子很受欢迎一样,成绩不好长的有点酷的男孩子也同样受欢迎。
高考前离校那天,王小念和于帆被班主任找去谈话了。于帆是班长,也是班里成绩最好的男孩子。班主任不放心这两个“尖子苗苗”,考前还要再叮嘱一番。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同学们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有几个同学看见王小念就问:你刚才去哪儿了?陈子午到处找你呢。王小念想:找我有事吗?还是有话说?
再次见面是一个月后,两个人并排坐在马路边上的台阶上。彼时,王小念已经收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陈也正准备去北京学画画的事。陈子午告诉王小念:知道吗?高考前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考上,在你们几个尖子生里面,别人我不敢说,我只感觉你一定能考上。离校那天就想告诉你,但是一直没找到你。王小念这才想起当时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同学们说的话来,原来他找自己只是想说这些。陈子午又说了些什么,王小念似乎都没听见。然后陈子午说:小念,咱们去唱歌吧!那时小城还没有KTV,只有马路边摆摊的卡拉OK。小念说:我不会。陈子午拉着王小念就走,说:没事,我唱,你们听。拐了一个路口,在一个冷清的OK摊上,陈子午选了两首歌。音乐响起,是张信哲的《信仰》和《宽容》。王小念觉得陈子午唱的真好听,连朋友都说:我还以为是原唱呢。王小念的脸微微红了一下,她似乎感觉陈子午是有预谋的,也就是说这两首歌陈子午是唱给她听的。这样想的时候,陈子午回过头来看了看王小念。
接下来的故事主角换成了于帆。于帆高考发挥失常,志愿报了死挡,最终选择了复读。王小念去了古城西安读大学。陈子午从此杳无音信。大一的时候,王小念给陈的家里打电话,陈不在,陈的妈妈没告诉王小念陈的联系方式,王小念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但是后来陈也一直没有给王小念打过电话或写信。倒是于帆主动给王小念打电话,也常常书信往来。
一年后,于帆如愿进入政法大学。王小念和于帆已经习惯了彼此的书信和电话。王小念知道于帆一定是喜欢她的,高中时候就开始了。事实上,整个高三一年,王小念也在暗暗喜欢着于帆,她崇拜他认真学习的那股劲儿,也喜欢他身为班长的大度和洒脱。每次考试完,他们俩都会一起讨论试题,可他们心里都知道,那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所以,在陈子午消失的两年里,王小念和于帆走到了一起。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他俩真是般配的一对儿。
大二暑假的时候,王小念听同学说陈子午考上了中国美院。小念想起当时陈子午说要考中央美院的。开学后,陈子午给王小念打了电话,王小念已经听不出陈子午的声音,聊了有十几分钟,在陈的提示下,小念才想起来。王小念没问陈子午为什么那么久没联系她,陈子午也没问王小念这几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