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着热火腾腾的羊肉汤锅,我们一大家子聚集在一起,为公公庆祝七十五岁的寿辰。老人刚刚接到我儿子从绵阳打来的电话,祝爷爷生日快乐,公公的心情十分愉快,热情地招呼我们喝酒吃菜,屋子里,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
时间过得真快,自我分娩时,公婆来和我们一起居住,转眼已经十五个年头了。十五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成长与变迁的历程,儿子已从嗷嗷待哺的婴孩长成了葱然挺拔的少年,公公婆婆头上的青丝已变为华发……
公婆来自农村,没有什么文化,骨子里还残留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当儿子出生时,两位老人说不出的欣喜与疼爱。由于在月子里做了阑尾手术,大量抗生素药的刺激下,我没有了母乳,怎么样喂养儿子成了家中的重大问题。除了牛奶以外,米浆成了孩子的主要食物。寒冬腊月里,公公总是挽起袖子,蹲在厨房里,舂米浆,一下又一下,慢慢地舂,细细地舂,“咚、咚、咚”,那不间断的舂米声,诉说着他对孙子无言的爱。对一个已经发福的老人而言,过久的下蹲姿势,是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尽管是大冷的天,也经常累出一身热汗来,但他从无怨言,乐此不疲的舂着,看着孩子吃米糊时手舞足蹈的快乐表情,公公心里说不出的幸福,喜悦扬溢在眉间。
产后很长一断时间,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心情抑郁,夜不能眠,于是白天和晩上带孩子的任务都落到了两位老人身上。在那两年里,老人们没好好睡过一宿觉,孩子饿了,得马上准备食物;孩子尿床了,得马上换洗;孩子生病了,得马上喂药……他们像两只不知疲倦的陀螺,马不停蹄地转悠着、忙碌着,买菜做饭、带孩子、洗尿布、打扫卫生……在这些日复一日的琐事中,皱纹爬上了眼角,黑发染上了白霜。没有母乳哺育的原故,孩子的免疫力较差,三天两头的生些闲病,隔三岔五的要住医院,每当那个时候,公公和婆婆总是万分惶恐,小心翼翼地照顾,不眠不休地陪护……春去冬来,流年经转,孩子渐渐长大了,体质也越来越强壮,老人们终于放下心来。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公公婆婆又担当起另一个角色,一天不落地接送孩子上学。一生勤俭的老人,从舍不得坐三轮车或出租车,总是背着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用脚步仗量学校与家的距离,用臂膀拥抱公孙之间的深情。在这样的重复往返中,孩子走进了小学的校门,到了三年级,孩子开始坐公交车上学了。公公总是会背着书包,送孩子到公交站台,千叮咛万嘱咐,目光送车子远去。放学的时候,老人又早早地来到站台,翘首期盼,读书郎的身影。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刚和公婆一起居住的时候,时不时的会有一些磨擦,在公婆的大度和隐忍中,一切都烟消云散,我也逐渐变得成熟和豁达。其间,我和爱人的工作都发生了变动,举家从县城搬到市里,老人默默接受着变化,依然辛勤地为我们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前几年,大伯和嫂子由于单位不景气,到我们所在的城市来做出租车的营生,我们大力支持,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在和他们共同居住的三年里,大家庭相处得很和睦。这两年,小姑进城打工,我叫她到家里来落脚,感受娘家的温暖。我不过是尽了一点本份,公婆却给了我高度的评价,总是在人前人后夸奖我,让我十分汗颜。今年,我调动到省城工作,只能周末的日子回家,老人总是把好吃的留着,等我回来分享。每次离家的时候,婆婆都会为我准备好花生、核桃、水果等小零食,说在火车上垫垫肚子。看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听着她絮絮叨叨的话语,热气总会涌上眼帘,我明白,对于已经父母双亡的我,父爱母爱却从未离去。
“来来来,别停筷子……”婆婆的招呼声把我从回忆中惊醒,烫还在锅中沸腾,热雾氤氲,如同我此时的心情,我端起杯子,向公公敬酒,表达我的感激与祝福之情。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