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走走走走走啊走,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今日在图书馆学习韩语时,只因受不了周围的沉沉寂清,就插起耳机,听起广播,热闹欢乐的声音,很快就将我的心情也带动了起来,像是沉浸在了欢乐的海洋。广播中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今天这个重大节日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广播员对着话筒,深情款款地传送着祝福,温馨地提醒大家,不要忘了给家里的亲人送去自己的关怀,之后就是重温经典,播放了以上那首经典老歌——《九月九的酒》,因为小时候听过,且早已耳熟能详,便不禁哼唱起来,脑海里的记忆也在飞速的切换着,终于最后锁定到了我那温暖的家。
总感觉自己是不孝的,这两年中,很少踏入过家门,除了上学的缘故,再就是距离的阻隔,但我想肯定是自己不够想家的,要不然,4个小时的距离,根本不算什么,睡一觉便过去了。今日曾发过一天说说,说自己是个冷血动物,我承认,现在图书馆里温度很低,我真的很冷,冷到血液都凝固了,好了,开个玩笑,我只是觉得现在自己性情越来越淡漠,开始不愿意吐露自己的情感,也不会轻易让别人猜透自己的心思,这样心态的人,在商场上绝对是个谈判的高手,可在平凡的生活中,这样的人,的确可以被称之为冷血的。
我也不计较,冷血就冷血吧,因为事实真的就是这样,没必要去掩饰什么,我害怕的是,我对家人的爱是否也降了温,因为今天,我在想到外婆时,不像以前那样,情绪难以自持,会很快的热泪盈眶,可现在想到,只会不动声色,很习以为常的样子,不知是否因为长大了,对于感情理性了许多,不再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虽然有时会努力的尝试,但总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果真是彼一时,此一时,“不可同日相语呢”。
今儿是重阳节,在我们家乡,我也不知是用什么方式来纪念的,印象中好像没有什么不同,像平常日子那样悄然而过,不比那些“声势浩大”的节日,家里总会改善改善生活,或者装扮装扮家里,总之很平淡,儿时对这个节日是没有感情的,没有一点新奇之处,因此也没有将它放在心上。
现在回想一下对重阳节的记忆,才发现这样的片段竟是如此的少,第一次知道“重阳节”,还是小学五年级课本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除了知道了这个节日,也认识了两个字“茱萸”,在这里了解到了其他地方的人原来是这样庆祝的,才明白“千里不同俗”,我家在南阳,本就是个盆地,那有什么高出可登,小小年纪的我,哪知道什么是“茱萸”,可能这种草在我们这里压根就没有,或者不叫“茱萸”叫别的名字也说不定呢。
初学时,老师让回家后好好背诵这首诗且要会默写,放学后就一个人待在卧室里,40w的电灯下面,坐在桌前的我,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着,也曾抄得出了神,愣愣的坐在那里发起呆来。妈妈去楼上拿东西时,透过窗户看到我的出神模样,便像煞有介事的说要提问我,她不知道我在走神前,早就熟记于心,后来她还特意挑了“茱萸”二字让我认,我可爱的妈妈,熟不知,这两个少见的字入你眼时,早已被我认识了它们,我装模作样地把它们写出来,并且注了音,妈妈什么也没有考到,只留了一句话,“学习时别走神”便走了,一句话解释了所有。
再次见到这首诗,是在爸爸年轻时的笔记本上,我喜欢翻腾家里,像寻宝那样,看到老旧一点的或我没见过的东西,都喜欢把它们收集起来,然后扫巡一遍,直到发现这首熟悉的诗时停了下来,诗是夹在日记中间的,看那日期,那会儿爸爸应是出门在外,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亲人的思念,最是那一首诗,用了很大的空间放置,爸爸的字很漂亮,是他独有的字体,爸爸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我多想在这笔记本里看到他当年写给妈妈的信,只是可惜,无论如何翻找,也没有一丝那种特殊感情的痕迹,很是丧气,怎么就不留一点呢,即便不是让我看,也当作你们之间永恒的回忆啊,这二老眼界也太不长远了,我摇摇头,像一个老者那样无可奈何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