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件事情,一个西藏朝圣,一个咖啡馆读书,每次想到这个,悲从中来;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旅游景点,一个丽江,一个凤凰,每次想到这个,卧草泥马;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国家,一个尼泊尔,一个越南,每次想到这个,驾鹤西游。”
罗素或者罗丹,反正就是某个姓罗的大家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使世界在变,也并不是变化=恶化甚至不良反应。
现在谈到与时俱进,总有人觉得很官方,有人会一边嘴角上扬,露出不屑的微笑。如果拿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是否会显得更有科学依据呢?《进化论》中讲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连蔡健雅都唱“有过竞争,有过牺牲,被爱筛选过程,学会认真,学会忠诚,适者才能生存,懂得永恒,得要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连爱情都要竞争、牺牲,然后才能进化成更好的人,更何况是被游人纷至沓来的热门旅游景点。
这年头,你可以小清新,可以小文艺,可以小资情调,但也要允许各种重口味、现实的、市侩的、庸俗的、极品的人存在吧,也许正是这些被文艺青年最鄙视的一群人,创造了最多的社会财富,有精神的,有物质的。当你们幻想如何小资一把、如何文艺的时候,他们种下粮食、纺线织布,锤铁炼钢,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生产,创造了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任何一部成功的伟大的著作,都离不开这些小人物的身影,他们才使整个作品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曾经最爱海子,结果让我妈误以为我有自杀倾向,一度把我像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他一方面幻想脚踏实地的生活,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另一方面,他又把这些计划统统划归明天,但是,今天呢?依然沉浸在充满凡夫俗子的世界里痛苦的无法自拔,当这样的痛苦侵蚀他的每一寸肌肤、肉体、心灵,以至最后卧轨自杀。
哲学上讲唯一不变的就是无尽的变化。怎么能指责人们毁了在西藏,毁了丽江、毁了凤凰,就更谈不上毁了尼泊尔、毁了越南了。变化是由心而起,网络时代、电脑时代已经到来几十年了,但我依然喜欢提笔写字的感觉,思绪像抽丝剥茧般的被拉长,绵延至笔尖,顺着墨水流淌到笔尖纸端,那是多么奇妙的感觉。我这个年轻姑娘姑且没有适应这样的变化,更何况他人。但是又总有新闻报道,一些年过古稀的老人可以熟练地敲击键盘,在电脑上工作或同别人聊天。变与不变都只是内心选择的结果,赖不到别人头上。
我们向往丽江的古风遗韵,向往西藏宛如异域风情的风土人情,向往尼泊尔、越南的别样风景,我们想看的是什么?我们只是对习以为常的事务产生了倦怠,只是给密不透风的生活开扇小窗,呼吸点新鲜空气,我们怕那些在我们眼中充满神秘色彩和别样风情的地方变得和我们身边的事物雷同,怕退路难寻,怕生活没有岔路可走。可你是否想过,当我们的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时候,又怎能要求别人一成不变呢?可想而知,当一条条公路铁路修到闭塞的小村庄时,当游人如织在大街小巷时,当地人何不是被眼前的变化惊的目瞪口呆,而后是被外来文化吸引着,改变着,向往着。所谓因循守旧和保留古风遗韵,也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开篇说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个毫无改变的丽江和夹杂现代化痕迹的丽江,哪个更美,没人说得清楚。身穿蒙古袍的汉子骑着蒙古骠骑和骑着三菱摩托车或爱玛电动车的画面,哪个更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呢?恐怕没人分得清楚。当年的英国贵族,一边推崇收藏古董的时候,一边也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种种便利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