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每个人心里揣着满满的善心,坐着那所谓的快车奔赴贫困山区支教时,我们欣喜着、我们兴奋着。因为我们自认为自己正在或者说是将要进行的是一项无比伟大的事业,我们是光荣的。的确,我们是有爱心的一代。在我们充分享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带给我们的优越生活时,我们并没有忘记那些偏远的山区,那些在我们看来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地方。我们想要靠我们自己的知识去帮助他们。如此,我们便是知恩图报的一代。
可是,在我偶然的看到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时,我突然间觉得其实在我们自认为的“善举”背后,透露出来的更多的是残忍。我们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走。我们并没有想过说,要将自己嫁给这座大山。因为从小以来的灯红酒绿,让我们害怕、退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无法如此“清心寡欲”。所以,往往大多数的我们选择了逃跑。即使在另一个大城市里,我们也只能是蜗居。仅仅因为我们无法根本像徐本禹那样将自己奉献给大山。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女孩在进入她将要支教的学校时,她哭得泪流满面。因为这样贫穷的生活,她不敢想象。
经常可以在网络或者是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群孩子拽着铁索过河上学,在那群孩子身下的便是湍急而过的河水。这时的我们会不会想到说也许有的孩子也会恐高哪?我想,可能性不会太大吧。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便是可怜。可怜之后便是同情。于是,便有无数人背起了行囊,踏上了支教之路。但也有更多的人在数月之后便会归来。即使是这样,这群人最开始也是纯粹的善心。但有不少人确是 抱着目的而来,至于目的是什么,肯定很多人都知道,我也就不再细说。在这群人眼里,这个贫困的大山只是他们人生的跳板,只为了以后的荣华富贵。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无疑是鄙视的。可是,在那群孩子的眼里,前后两者却是一样的,一样的不可靠,一样的因为会他们的贫穷而离开。
一个人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会恨一个人,而是他对所有人的冷漠。在目睹一批又一批的支教老师毫不回头的离开之后,他们要怎么再次相信他们是不被遗弃的一代。贫穷是留在这群孩子身上的印记,让他们无处逃匿。可,这并不属于他们的过错。
没有希望的失望,只是单纯的;带着希望的失望,却是深深地绝望。因为不再承受的起那份绝望,所以选择了不在抱有希望。当我们没有足够多的对抗贫穷的信心时,请不要轻易地乘坐那辆名为支教的列车。因为你并不确定你即将要带给那群孩子的便是善良之举,在他们看来的善良之举。
从来,“善心=善举“这个公式就是错误的,一直只是我们的自以为是罢了。
能不能加上一个赏析
急!!!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