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年,特别喜欢旅行。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总是无法忘记一句话,“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是世界”。
其实,出去旅行,于我而言困难重重。我没有自己的收入,找父母要钱去旅行,总觉得自己无法开口。毕竟,家里的收入水平摆在那里,虽然不困难,但也不算富裕。何况,20余岁的年纪,总是有些好面子,生活学习的花销也就罢了,但是旅行,并不是父母应该尽的义务。而且,我毕竟是个学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呆在学校,而寒假太冷,暑假太热,都不太愿意出门。所以,尽管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去过的地方也不多。其实,出去旅行,大多数时候都是失望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是真到了那里的时候发现不过如此。凤凰古镇因为沈从文一篇《边城》名扬海外,可是现在,曾经质朴的山城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个完全商业化了的凤凰,有时,真的无法理解,这是幸还是不幸。
很多人都说现在旅游景点的商业气息过于浓郁,早就失去的原来的味道,可是,我依然想去看看。看那些和我生活的城市完全不一样的风光,看各地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看文人墨客的诗画中最美丽的风景,看被历史长河浸染过的古城,看大自然的钟灵毓秀鬼斧神工……
有时候,我想,也许我不是想到处去看看,只是想寻找一些东西。寻找被岁月侵袭却无法泯灭的痕迹,寻找先贤圣哲关注的目光,寻找一种可以震撼我心灵的力量,或者,是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价值。21年来,我一直活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一成不变的世界,一成不变的我,我害怕终此一生都没有领略过别样的景色。生、老、病、死,我害怕当我结束一生的轮回时都未曾见到向往的城市,向往的风光。人,是为生而活的,而不是为死而活的。如果从一出生开始就重复的相同的东西,直到死亡,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没有意义的。
我没有期待自己的未来要挣多少钱,取得多少成就,但我希望自己去过很多地方。多年以前,曾有朋友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去旅行,等我没钱了,我要去流浪。”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美好,穿梭在一个城市与一个城市之间,领略千姿百态的人生。也许人长大了,想法早就变了,毕竟,长大了才会发现,人生在世,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还有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旅行的意义却从未改变。
井底之蛙不识沧海。世界很广阔,我们每个人生活的范围却很小,如果不出去走走,终有一天会沦为井底之蛙。虽然,可以通过书籍、电视和网络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但是,经过了修饰与雕琢的文字,信息和视频如何比得上身临其境来得震撼。
当我漫步在梧桐成荫的道路上时,我从未如此深刻的体会到历史赋予南京深厚的底蕴。当我行走在斑驳的明代长城时,我方才清晰的意识到六朝古都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有些东西,不是历史书上的描述就可以说的清楚的。随着时间的流驶,有些东西会因岁月侵蚀而消失不见,而有些东西却始终屹立不倒。那些一直存在的东西,时时刻刻提醒着世人时间赋予它们的生命与意义。繁华终会消散,人终会死亡,只有随着时间侵蚀而始终存在的东西,才能清晰的告诉世人历史的意义。
我喜欢看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我喜欢领略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喜欢感受自然的魅力。没有什么,比旅行更容易打动一个人,没有什么比旅行更容易让人成长。
我曾一度以为,人的存在是一场苦修,在日复一日的行走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内心,如此方得成长。中国的哲学是伴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那些游行的僧人和道人不断的行走,用身体的苦行换取内心的放飞,从而悟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行走和内心对话,从而找到一种震撼自己的力量,进而,逐渐成长。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可以通过阅读获得很多知识,增长见闻。但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走,才能让人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有人说,人类的历史是行走的历史,人类在行走的过程中衍生文明。我想,对现代人来说,身体力行的苦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旅行却是可以实现的行走。即使借助于现代的工具,但对于安逸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