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两个字,是平凡而又温暖的称呼,同时也代表着每个人心目中那个伟岸如山的形象。于我而言,它承载着太多的苦痛与泪水。特别是想起我的父亲的时候。
此刻,父亲已经熟睡,因为他早上四点多就得起床去工地干活。我不得不承认,父亲今年已经60岁了,我不知道别的父亲在这个年龄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像我的父亲一样和那些年轻的劳动者一起去工地干又苦又累的体力活,况且他还常年有较为严重的胃病。
还记得,以前姐姐说过,想为父亲写点什么,可是无从下笔,当时我不明白,因为姐姐的文笔很好,怎么会写不出什么呢?现在才真正明白,不是写不出什么,而是无法回忆,回忆起来眼睛就会被泪水侵袭,无法继续。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就我和二姐读书多一些,大姐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具体原因我不是很清楚,现在想想应该是想为父亲分担点什么,哥哥因为调皮厌学只读到了初一,现在才明白当时也许是因为每个星期的生活费不够,成绩又不是很好,所以不管父亲怎么打他,他都不愿意去学校。而我和二姐坚持着学校生活。因为从小父亲就说,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能上学,现在生活觉得处处受挫,不能让我们长大也这样,自己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应我们上学,多学一点知识,将来才不会什么都不懂。当然,他一直也是这么做的,从未动摇过。
面对生活,父亲是一个强者。自小就没了爸爸,而奶奶则是包着小脚的普通农村妇女,无力撑起一个家庭。父亲便从小背着一个背篓到处乞讨,靠着乞讨来的粮食养活奶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干活撑起整个家庭,经人介绍,和妈妈相识并结婚。靠着勤奋不怕苦的精神,小时候家里的生活还算宽裕,院子里我家是最早买彩色电视机的一户,那时候每晚家里都挤满了人看电视,那一场景,印象甚是深刻。父亲没有读书,靠自己的聪明也能认识几个字,他有想法就敢去做,先后去过山西,办过石灰厂,后来又开了养鸡厂,也许是因为缺乏知识的积淀,一直也没有做大做强过,但是一大家子的生活以及兄弟姐妹四人上学就是靠父亲这么撑过来的。
家里的境况虽然不好,但是依然改变不了父亲坚韧如山的形象,以及他对我们兄妹价值观的影响。每一天,白天都不见父亲的踪影,早出晚归。再累再苦都不曾休息过一天,就算在家里也都是在田地里过的。所以中年以后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常年胃痛。无意中在姐姐八年前的日记里看到,姐姐那时候上高中,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他一直用手摁住胃部,去火车站接姐姐回家时也常常用手摁住那个部位,看到那些泛黄的文字,心里眼睛里阵阵酸楚。我明白眼泪不是用来悼念苦难的,而是要铭记,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父亲待人非常热情,在邻里有需要的时候,他都毫无怨言,乐此不疲的
为他们奔波劳碌。父亲的一只眼睛也是因此失去的。那时候,我还很年幼,只是隐约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从熟睡中醒来发现妈妈在床边哭泣。她告诉我父亲没了一只眼睛,两个姐姐在医院,她只能在家照顾年幼的我和哥哥。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是个两岁的孩子,所以内心深处并没有太记得这件事,直到前几天在抽屉里看到父亲的一级残疾证,心里重重的沉了一下,眼睛渐渐变得模糊。长大后,母亲给我讲了整件事情的经过。那天雨特别大,邻里有人在砍竹子。父亲看下大雨了,就去帮忙把砍好的竹子整理在一起帮人家扛回去。那是一面很陡的山坡,几个人在山上砍竹子,父亲在山下整理。就这样,上面有人喊问山下有人没,要扔竹子下来。而回话的人没有看下面就回话说没人,竹子扔下来的时候刚好有一根尖尖的竹子插进了父亲的左眼,我至今无法想象那样的痛苦是怎么熬过来的。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父亲和我们是一样的,没有不同,只要别人提到残疾两个字的时候我就会和他争执,接着回来大哭一场。可事实证明,父亲的眼睛和我们相比真的有些不一样。父亲没有怪过那个人,两家的关系也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影响。因为父亲总是用自己的行为教育我们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宽容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