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抱着一叠书走出冷清的自习室,一个人,伴着夜空,说不出的安宁与惬意。
走在路上,我就会想这些年一路走来,风雨彩虹,一个人静静地回忆,想到如今的生活,也会偶尔感慨一番。
从小就一直是别人口中的榜样,上的是我们那最好的小学,然后考上了最好的初中,接着上了省中点高中,没有什么波折,一切就像已经被安排好的一样,波澜不兴。
直到高考那年,自己给自己疯狂地加压,终于一晚一晚地失眠,最后考上了现在的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还算不错的学校。
大学的生活总是过得那么快,马上我就要上大三了。有时想想这两年的收获,真得感觉比以前十几年得到的都要多,对待大学,我一直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在这个快节奏得略显混乱的氛围中,我一个人静静地踏着自己的节奏,静静地付出,静静地收获。
上次看《中国好声音》,刘欢老师对一个学员的评价就是,他的平静打动了导师,而中国乐坛需要这种安静的声音。我想说,安静应该成为一个人的品质,世界越是喧嚣,我们更要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
不知道是多少年前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人应该学会沉下去,等到某一天,便会自然地浮起来。当时到没什么感觉,现在回想,觉得这句话说的真好。
经常上网,看着各色各样的新闻,每天都有大篇大篇炒作的文章,而且这些新闻的点击率远远高于其他,娱乐新闻总是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更有一群打着非主流旗号的男生女生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乌烟瘴气,官员腐败,食品安全,学术造假,也早已不是新鲜事。看到这些,我心里真的不是滋味。
后来,心里倒也清明了,因为不管外边的世界怎么样,我的身边还是有一批有理想有才能的同学,还有一群正直负责的老师,更有很多默默无闻奉献多年的宿管的大爷大妈,我静静地收拾了愤青的心情,继续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总有不同的使命需要去完成,有着自己的节奏,就像《头文字D》中的拓海那样,当我们都惊羡他高超的驾驶技术时,他依旧静静地用指尖点着方向盘,守着自己的一份节奏,我们不用想太多今后的生活会怎样,活在当下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前人经历一生才悟出的道理,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幸福,一个讲座,一本书,或许就能让我们恍然大悟,然后开始感叹大师的大智慧,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两句最精辟最有感觉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然后开始试着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这些很有可能改变自己一生的真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又是一本书,一个讲座,或许再次让你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然后开始对上一次的收获产生疑惑,久而久之,我们彻底迷惑了,看到这缤纷的世界,看到这么多都有可能通向成功,通向幸福的大道,我们踌躇了,反而慌了自己的节奏,丢了真实的自己,然后开始用一种浮躁的态度开始对待自己的生活,往往产生一个念头的同时,总会有几种其他的声音同时响起来否定这种想法,在前顾后盼,左右观望的时候,机会可能就悄悄地溜走了,于是我们开始悔恨了,开始消沉了,开始用一种消极的态度来生活了,或者说,学会逃避了。
我有过这种经历,一开始也是很排斥这种感觉,也会恨自己的无能与软弱。后来,我开始接受这种感觉,慢慢的,我懂了,我其实从未得到那些大师们的智慧,我只是记住了他们说的几句话而已,我只是象征性地改变了自己生活的节奏,却从未真正地去思考,去领悟,所以我会矛盾。而当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我们是不会矛盾的,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就像看到远方的启明星,要做的只是一直向着它走下去。
所以,朋友,任何思想都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我们要做的只是静静地吸收、总结、反思,不要乱了自己的节奏。前段时间,跟父亲一起散步,父亲劝我为人处事不要太直了,有些事应该学着适应,看不惯也要学着看惯,社会的潜规则摆在这里,要是非要硬扛着,受罪地只有自己。其实,父亲讲得这些我都明白,我只是告诉他,我只是觉得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有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根据情况转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改变自己的一种生活节奏。我现在20岁,正值一个人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不应该这么早地就社会化了,骨子里的一种闯劲,一种不顾一切的勇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气质,用一种最昂扬的姿态度过这段黄金时段,将来回想起来我也一定会感到很欣慰。或许到了不惑之年,我可以学着用一种更加淡然的态度来生活,天命之年时,或许只用念叨念叨“难得糊涂”就可以了。而现在,我应该活出年轻人的品质,少年老成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