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官明东
“我的了解让我自由”听过梁静茹的那首《爱情之所以为爱情》吗?这就是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初次听到这首歌时,主观便地觉得韵味十足,却并不主观地分析去分析为何如此,然后带着这份韵味听着歌曲结尾的那句:我的了解让我自由。然后开始感慨自己个人的的无常,或喜或悲、或荣或辱、或是或非……
然后满脑子主观论的我依据着当下自以为是的主观论思想,依据着当下自己的主观分析着“我的了解让我自由”这句话,才发现这简直就i是人们所谓的真理,普渡众生的佛法,更或者这就是“道了”。
了解、自由,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真正的了解,却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了解,在我的主观论中属于主观认知,个人的主观认知是可以通过学习与感悟慢慢充实、完整的,所以了解是可能的,而自由,纵观历史,在这个世界上也从未有过自由。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说白了就只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道”字。世间事物皆逃不过这个“道”的限制,等到人类文明诞生了,然后有人提出了“自由”这么一个定义。然后有人看到并没有自由这么回事,就动人说:“自由,那是弱者的浅台词”;有人看到许多人都很喜欢这个定义,同时也渴望着所谓的自由,然后为了聚集这股力量便利用起了“自由”这个定义,借以号召、扩大字的阵营;还有一些人,在别人看来是那么的不自由,而当别人问起他时,他却会说:“我和自由的,每天开开心心地活着哪里会有什么不自由的呢。”然后我们发现别人认为的他不自由,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是自由的,都不过是个人主观的那样认为着。然后问题就来了,那他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呢?到底存不存在自由呢?
主观论中多数以个人的主观为对象的,首先我得言明,世上并不存在人们所谓的公平、平等、自由。那他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呢?,才是我们便把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转化到了个人身上了,以某个人为标准,外人、社会上的人眼里他是那么的不自由,但在他自己看来却是觉得自由的。那他到底是自由呢还是不自由呢?追溯到人性,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此时自不自由便就只是他一个人的事。因此外人主观地认为他不自由便就是废话,因为他面对着外人所看见的不自由,却活得很自由。主观也认为着自己着自己很自由,所以他便就是自由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讲,一个人自认为自己很聪明,但事实上他很笨,他为自己活着,却不能解决自己所碰到的更种实际问题,更不能让自己悠然自得,却只是主观地认为着自己是很聪明的,此时在外人看来他的行为表现得就只是笨又何来聪明。人只是相信自己的,谁又会去管他那份自以为是的聪明的念头呢。此时与人于己都不讨好,再者聪明与否也之不过是对人的一种评价,因人而异,不过是人对人能力的一种肯定,此时并非是一个人的事了,因此也就不是他认为自己聪明就是聪明了,所以他仍是笨,也并不会他自己认为自己聪明就是聪明了。前者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自由,他的这份主观能够使得他觉得自由,然后他真的就是自由的了,而后者,他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但他的这份主观却并能让他变得聪明因此也就只能算作是自作聪明,直到哪天他凭借着这份自以为是的聪明变得真的聪明了,那时他也就真的是聪明了。然后我们发现,就一个人依据自己个人的主观而活着;就活着而言,我们依赖着自己的能力而活着。
那何谓自由呢?我们随便找几个来问,然后总是得到许多不一样的答案,才发现前人之是给我们编织出了“自由”这个定义,却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以至于之后的人便就只是依据着字的主观这样或是那样的认为着。然后我们发现我们为人处世总是离不开自己的主观认知,自己主观中对事物的了解。我们也就以次为依据,顺着自己的主观、心里的意愿也便就是自由了。碰到了开心的事,我们会自发地觉得并感到开心,因为开心着,所以我们从来都不会去想现在是自由的,只是沉浸在那份喜悦中。然后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就会时不时地想到:活着怎么这么幸苦、这么不自由啊。就开始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是,然后当我们经历了怪别人、被别人怪、与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类似的时间之后就会慢慢地发现,原来我们怪人时,对方或错或对我们都是不加理会的、不闻不问地就配合着情绪就去怪了,等到自己也尝到了被人这样对待的滋味了,发现不好受,怕自己或是别人同样的不好受然后便学着克制自己,因为了解到了那种感觉。当我们经历过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类似的时间的时候,我们就不仅仅只是会考虑自己或者别人当时的感受了,甚至我们会去考虑事情的为什么,怎样又才算是好的,然后我们便会主观地去猜想事情的前因后果,甚至主观地给自己编织出一些自以为合理的理由来满足自己的猜测,同时用这份自以为是的满足来给自己做思想工作使得自己会觉得这样做才是对的,借以配合自己的行为。就拿生气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在生别人的气,等到气消了就突然发现自己都只是因为着情绪而莫名其妙地就生气了,气到的总是自己,却并未捞到丝毫的好处。然后我们了解到了自己的损失,又不想自己有所损失,于是便主观地告诉着自己: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而人又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久而久之我们就开始尝试着不去生气,然后变得不那么容易生气。等到尝到了不生气或是不那么生气的好处了,突然就会觉得似乎是自由了不少。之后我们学会了修身养性,不再宠辱若惊了,遇事也看开了,而后便觉得豁然开朗,一切是如此的明了,似乎因为着自己了解着这一切,我们不再生气、不再责难、也不记恨了,便就说这就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