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所作的《离骚》,精彩绝艳,在艺术上达到高度完美的境地。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对屈原及《离骚》的研究没有中断,但仍然有很多难以达成一致的理解。入刘勰《文心雕龙》所说:“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其衣被辞人,非一代也。”经过查阅一些书籍资料,我将发现的一些注释有分歧的词语拿出来,用自己的观点分析一下。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楚辞选》钱杭编著
能:才能。修能:指美好的才能。
《离骚 九歌》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能:古音“泥”,是“态”字的省略:态是指容态。
修能:美好的装扮。
《楚辞新注》聂石樵著
能:通“态”,指容貌。
修能:指下文佩戴香花香草等,实质是讲自己的德能。
《屈原赋今译》郭沫若著
能:“态”字的省略。
我认为将“能”解作“容态”更为合适。全句可以理解为“我已经有了内在的本质美,又有了外在的容态美”。由此,上句就内在的品质而言,下句就外在的表现而言;若要是解作“才能”,则两句都是在形容内在。从《离骚》全诗看来,诗人喜欢用香草美人来自比,尤喜用较长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奇异独特的装束,可见,诗人是很注重用外在的美态与优雅来表现内在美的,因此,较“才能”而言,解作“容态”更为合适。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楚辞选》钱杭编著
英:花。落英:凋落的花。
《离骚 九歌》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英:古音央,花瓣。
《楚辞新注》聂石樵著
英:花的别名,菊花不自落,落英就是初开的花。
《楚辞注释》马茂元主编
英:花的别名。王逸注:“英,华也。落,始也。落英指初生的嫩的花瓣。”孙奕《示儿编》:“《楚辞》云夕餐秋菊之落英,谓始生之英可当夕粮也。与‘章华台成则落’同,意落成。”
在我看来,将“英”理解成“花朵”更为贴切。诗人在全诗中都在着重表现自己品行高洁又十分孤傲,因此不会去以凋落的残花为食,由此看来,“落”解为“初生”更为合适,与此相对应,“英”是指“花朵”,而不是“花瓣”。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辞选》钱杭编著
民生:人生,“民”是作者自指。
《离骚 九歌》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民:人民。
《楚辞注释》马茂元主编
一说:人民。朱熹注:“哀此民生,遭世乱而多难也。”
一说:人,民生即人生。与“终不查夫民心”之“民”同。
一说:指同列的小人,“艰”指人心艰险。王夫之:“民,人也,谓同列之小人,如靳尚之党,艰,险也。”
一说:民生即人生,解作屈原自伤之词,亦通。
我认为将“民”理解为“人民”较好。诗人自始至终都胸怀着苦难的人民,而且可以看出,在诗人看来,人民的苦难与个人的不得志相比更值得他“长太息以掩涕”。至于将“民”解作“小人”,“艰”解作“艰险”来说明朝廷政治的黑暗也未尝不可,但从上下文看来,此句与“恐皇舆之败绩”互为层次:就对外的政策来说,屈原之所以反对“党人”走“险隘”的道路,是因为“恐皇舆之败绩”;就对内的政策来说,屈原之所以反对“党人”的“求索”,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这可以说明诗人爱国与爱人民的思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