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作者:旷野奔羚
来源:网络 时间:2012-05-31 16:13 阅读:782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汉字里最不可思议的字,最具内涵的字,想必一定非“道”字莫属了。

因为自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这个概念以来,迄今为止还没有谁能对这个字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说明,这其中包括老子自己。

《道德经》开篇即云:道可道,非常道。意即凡是能说得出的道,就不是我想说的道。老子随后又在书中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意思是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作“道”。

“道”,现代人通常把它解释为宇宙本原,自然法则云云,然而连老子这样的圣人都承认解释不了的东西,这样的解释又有几个人会信服呢?

老子称道不可言,佛祖也曾在弟子问及与本教核心概念——佛相关的问题时拈花微笑曰;不可说,说出即是错。对比之下,难道“道”与“佛”的内涵竟是相似的吗?

论语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处之“道”为何义,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意谓“真理”“理想”“道理”等等,但这样的说法难以服众,如果真是这样,为这样的“道”发如此的感慨,此“道”未免显得有些过于苍白无力甚至滑稽可笑,发现一个真理,实现一点理想,至于让一代至圣先师这样乐不可支,以至以死为喻吗?窃以为,此处朝闻之“道”还是应为老子所言之“道”比较靠谱,因为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道”究竟有什么魔力能令万人师表的大圣人闻之后也如醉如痴,发出这样的感慨?

道呵道,确乎玄而又玄。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把它喻为一棵大树,那么易经就是它的根,儒释道便是它的枝干,辅之以兵;法等便是它的枝叶。古老的易经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易经里有个概念——“无极”,其内涵与“道”“佛”之内涵十分的接近。但凡一种文明都有自己追求的终极信仰,就比如道教之“悟道”,佛教之“悟空”,儒家之“入静”。做到这一点很重要,若非如此,即使满腹经纶,穷其一生,也终究只是在本教之门外徘徊。

儒释道之文明能跨越千年时空依然生机勃勃,单凭故弄玄虚的理论是断然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此间有真意,只是欲辩不能言,此三种文明的终极信仰并非浪得虚名,它们是三种文明之灵魂,有灵魂才会有生命,有生命才谈得上寿命,才有可能传承至今,才有可能历千年而不朽,中华文明的历久弥新,枝繁叶茂全赖它的灵魂——“道”“空”“静”的支撑与滋养。

“道”也好,“空”也好,“静”也罢,本是同宗同根,释迦牟尼与老子为同一时代人,有一种传说谈到释迦牟尼曾看过老子的《道德经》,这里权且认为这种传说是真的。言及至此,不难看出,这三个概念似乎指向的是同一种东西,这东西不仅“空”且有“灵”。这里权且统称之为“道”。

老子在道德经里这样赞叹“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大致意思是:道这个东西啊,好象有又好象没有,这里面有灵气,这种灵气真切的存在着,让你不能不敬仰叹服。

释迦牟尼在《心经》里这样赞叹“悟空”: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上等咒,能除一切苦,其实不虚。(悟空与般若几近同义)

儒学有名言:非宁静勿以致高远,一句话即奠定了“入静”之境界在儒学中的地位。

“道”究竟是什么,老子言之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摸不着,但又不可否认真切的存在着,虽不能确定,但能形容,老子说它象水,象婴儿。

相关专题:老子 文明 解释 内涵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