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染墨
有些习惯,常常伴随左右。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有些感情,少了目送,却因真实而在记录的过程中让人深彻觉知。仿似长久行走在荒漠中的旅人,遇一颗灼人眼泪的宝石,霎时间感奋于生命的良苦赐赠。胡适与曹珮声之感情成为浮光粼粼下历史的浪掷;徐志摩将思念注入康河柔波,亦属长情未央之人;史铁生,地坛与母亲,生死大问。还有无数生命风景呈现百般旖旎姿态。
然而,在那个远送朋友坐车离去的秋晨,一个人踱步的时刻,我竟恍惚觉察到心上是有什么住进来了。彼时滑过书页的每一眼开合都仿佛是一次形而上的接近感知。
有些诉说与记录,正把斑斓繁复的生活画布刷白。轻润笔端,点上朵朵樱丹,召见感念的存在。
织布印象的封面,总在合适地方做短暂停留,回旋成浓重的一笔墨绿。作者一张脸庞,在侧封上晕染出心慈喜悦的笑容。翻开第一眼,倏地感觉周围有星星绒毛飘摇落地,听见睫毛上摩擦的声响。安静温暖,或从容理智,从读到第一个字开始。
我自然是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一篇文字,抖落着冷暖心知,松花易老的微叹。一副图片,流动着稀声隐隐,生命稳态的感怀。一篇一副,间错成三百书页对人生的思索与追问。细想之下,原本并无可能与这样的书写者相遇,可恰恰在某个时间舍出了一份心情来阅尽这散记,也算生活葱茏诗意下的别样缘分。这一次,是欣喜的相遇。
有时你读着读着,好似拥抱了整个世界,你不仅仅是你,你可以旁观,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游吟诗人,看着一切在眼前发生。故事开始,起伏,辗转,最后落幕。你收集它们,将它写成或轻快或忧伤的歌,细细传唱。读着读着,你就读到了生活,读到一种味道,读出一种境界。那时的你,像一个豁达的老人,从容的看着生活悲喜交加的表情。或许,人生不过是一弯幽静夜色中的下弦月,看似清冷,残缺,其实,它一直都是满的,它只是一颗静静转动的遥远星球。当然有时你会纵情的投入其中,不可避免的被命运摆布,被七情六欲所占据,这是因为我们需要爱,需要恨,谁也不能免俗。你专注的读着,紧张得连呼吸都快要忘记,这不正是人生的激越,它拉着你疯狂的奔跑吗?你被一种心情牵引着,盲目地向前跑,风在耳边呼啸,这一刻湮没了理智,你一下抛开了生活的面具。像个孩子一样真率的呐喊,冲撞,无所顾忌。你甚至勇敢地责备命运的不公平,斥责这个社会的阴暗,晦涩,辛酸,软弱。
情感蔓延渗透,形式在文笔中被拿捏出画面感极强的性格。内容呼召着情景的表达,而有着孑然神色的静物照亦适应得恰到好处。阅读中的更多时候,无法深刻辨认出图与文之间某些微妙联系,却在读完整本书后发现原来随意出现的断点,或文字或图片,与不介长短的留白皆在下一刻的时间里统一成深邃风格,静静吐露心事。那是有关亲人互感温暖,朋友相知而叮咛,对生死的追问,还有所处世界的日升月沉,潮来汐往。
那一刻你忘情的哭了,泪水打湿书页,你才发现你仅仅是在读着别人的故事。可为什么在那里你却看到自己的身影,你觉得你活得那样鲜活,那样真实?某一刹那,你对它交付了自己全部的感动,毫不后悔。
或许很久以后你再拿起那本书,回想起当时的感觉,你困惑地摇了摇头。你可能已经忘记为何会那般感动了。
这就是阅读了,你从未功利地想从它那里获取什么,没有预谋,没有压力,你只是在那里模糊地品味了生活。你哭,你笑,你恨,你爱。你读过它,然后你忘记,转过身,回到忙乱的现实里。阅读,经由你那一刻的感情而催发,因为你喜,你读到喜;因为你悲,你读到悲。
犹记得龙应台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