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从台北到了阿里山,日月潭,不紧不慢,三天游览。
渐渐喜欢上了在台湾旅行的感觉,完全地放松,休憩。
阿里山,没有以往教科书上所说的那么美,也没有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都是采茶的老阿妈。看的是神木,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枝干根系已经盘桓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形状,让人惊异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惊异地感受到时间的亘古绵长,小火车已停运了,留下曾经的轨道,让人觉得真的像是回到了影视剧中已逝去的时代和场景,阿里山不算大,走起来也是无需急切的,走走停停,悠闲得吸取大自然的气息,晚上住在一家民宿,环境甚好,在半山腰上,山中云雾弥漫,看不太清楚对面山峦,精致的房舍,加上慢慢移动的雾气,真是放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日月潭,一个曾让我向往过的地方,其实她也不算大,只是她和台湾的整体基调一样:很清新。水很清,天很蓝,电影中的游艇一幕幕在眼前呈现,与当地的原住民一起跳一跳他们的原始舞蹈,那一刻,好像自己也在电影中一样,站立于游艇,乘风波浪;抑或是漫步于花丛掩映的步道,一样无需急切,可以小憩,不妨再喝一杯咖啡,走进夕阳的余晖。
故宫博物院,台北101,阿里山,日月潭,旅行团众多的地方,就感觉不如淡水—渔人码头、福隆线那般清新,那般更具有台湾风情,有时走在街道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颓然少了台湾的那份小资情调,甚为遗憾。
来到台湾两个月了,融入了这份似乎不太适合于我们的悠闲自在,好像都快忘了自己是带着任务来的,忘了自己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去做,人就先闲散了,仿佛出来之后,忽然明白:何必呢?!是的,生活在一个小世界里,时间久了,自在也在这个小世界里带上了枷锁,或许是我们太执着了,太多太多,不过如浮云,如此了然。所追求的种种或许根本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所想要的只是那追求本身吧!身在其中,如同深陷囹圄。一切只是恰好,误打误撞,在台湾师从杜先生学汉字,学书法,后来才知道先生是台湾数一数二的大书法家。故宫博物院的真迹,只恨自己不能全部印入脑海,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苏东坡的《寒食帖》,赵佶的瘦金书,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让人叹为观止的珍品,之前不曾有,之后大概亦不会再有……好多好多,难以尽言,不再去想以后,不管回去时等待我的是什么,我将面临的是什么,且由它吧!已不那么重要……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恰好又在台湾见到了余光中先生,这句小诗便更加萦绕于心,心中所念或许不是乡愁,只是那样一种感觉,不同于烟雨朦胧的江南,不同于小桥流水的古镇,不同于山之巍峨的齐鲁,不同于古韵寥落的长安。
台湾,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却在码头华灯初上的那一刻,觉察出了现代的气息;海岸边那若隐若现的小屋,仿佛有那么一丝真正的小资情调;深远辽阔的太平洋,一次次浪花迭起的瞬间,似乎真可以忘却所有忧伤和不悦……
台湾,更像是一场短暂而美丽的邂逅,那样不期而遇,那样云淡风轻,来去同样飘渺如烟。
送你一首菩萨蛮,谱一曲天籁之音,于静静的烟波江上,随风吹散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