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略小时,“二”的本质就已经表漏无疑了。学前班开课没几天,就把新课本通通掉了;再大一点,零花钱就成了牺牲品,以至于我妈没让我碰过除了绿色(一元)以外的“毛爷爷”;临近高考那年,对于自己能像个小大人一样能自己报名喜极而泣,却发现那1800不翼而飞。我妈总惆怅地说,你什么时候能长大啊。
进大学后,在第n次被偷,又第n次被好友骂得狗血淋头后,朋友说,人家脑袋里进的都是水,你进的都是地沟油。我一边没心没肺的笑,一边仰着头不让眼泪掉下来。我知道,语气里是无奈,是生气,但也是心疼。
电话挂后骤然的沉寂,伤心,愤世,无可否认,只是每一次都会寻找到另外的慰藉,譬如朋友,家人以及最不靠谱的“祛钱消灾”。但我知道,他已经一次又一次在我心底滋长。成长原来是这种滋味。酸涩,而又沉甸甸的。朋友说,我一直在想,大学为什么要把可安排得这么松散,然后耗上四年时间而不想中学那样,朝五晚九,上两年就毕业。他或许就是这样,用四年的时间,打磨你的年少轻狂,消耗你的踌躇满志,最后拆散你们的海枯石烂,然后才敢把一个足够圆滑和伪装的你放进这个利欲熏心的骨干社会里。我知道,我所认知的世界会越来越丑陋,越来越让我失望,一直到我终于接受,然后全副武装地踏入这个荆棘地。
人活在世,无非就希望在不失去或是失去更少的基础上得到更多。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那些疲惫且终日惶恐不安,临近崩溃但又人前强颜欢笑,只为了隐饰伪善的面孔,追求那如履薄冰的虚荣,行走在这世间的没有灵魂的肉体,他们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都失去了——伊索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所以,不是这个世界太黑暗,也不是现实太骨感,只是人类有时过于贪婪,并且大多时候只专注于自己未得到的,而忽略自己正在拥有的,以至于当他失去时怨天尤人。殊不知,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里说道,烦恼和忧愁皆来自坚信此生必会得到幸福和孜孜以求,只有根除对这个世界抱有很大期望的错误观念,才会受益良多。小小的成功,小小的满足,小小的快乐,慢慢积累,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得到的是一整个宇宙。
其实人生也可以这样演绎:会失望但不是绝望,接受但不是妥协,全副武装但不是铁石心肠,虽建起一面墙,但仍保留一扇窗。